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李举辉 《四川教育》2000,(11):25-26
要让语课堂教学活起来,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即,阅读教学应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激发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师生互动,才能真正让语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创造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人类已经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离不开创造思维。社会的未来发展更离不开创造思维。叩开21世纪的大门,知识经济将扑面而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育应当作出怎样的回应?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小学课程中,它的教学内容最多,课时数最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最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语文课堂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课堂,是…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捕捉“意外”,关注细节,并把它作为教学资源来开发?本案例作了很好的诠释。学生提出《跳水》一故事不真实,这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但教师独具慧眼,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意外细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研读——讨论”,找出课中不易发现的“盲点”词语——“风平浪静”,牵一发而动全身。由这个词,学生理清了故事的起因与发展、结局之间的联系。这样,教师充分挖掘并开发了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4.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本板块呈现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当“意外”出现时,教师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此为契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或让学生再次读书,在读中寻找答案,加深感悟;或动手操作,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或组织讨论,在思维碰撞中修正和丰富认识……教学因意外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历程”。这,看起来是一种教育机智,它的背后,其实是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在支撑。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能“剥”到什么程度,全看教师的功力。本板块中,教师在细节的处理上都没有浅尝辄止,或巧妙转折,于“惯常”处拓开一片新天地;或深度发掘,引发“认知冲突”,在讨论中步步深入;或将细节做大,由单纯的“知识教学”提升到“三维目标”的整合,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开放的课程资源,生动的语文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立体的、多样的。语文教师要开发利用好学生资源,校园环境及文化资源、校外资源,实现课堂预设走向生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