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利普·罗斯的《普通人》彰显出强烈的死亡意识。小说刻画了主人公在面临死亡时焦虑、恐惧的心态,也叙述了主人公力图超越死亡的心路历程,这一切都体现了罗斯在哲学意义上的"先行到死"的观点。这种观点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死亡的看法是相通的。"先行到死"观源自于罗斯自身的犹太性,其最终意旨是"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2.
汉语是以主题系统、英语是以主语系统为主的语言:汉语是意含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意合中的主题和形合中的主语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分别和主题系统关照下的意合句法特点、主语系统关照下的形合句法特点相一致。弄清楚以上所有特点有利于英汉句子的互译。  相似文献   
3.
李俊宇 《教师》2015,(5):35
本文通过对元认知监控学习策略进行探讨,指出其对高职学生英语成绩的重要影响。并研究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对深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史上悲剧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现代悲剧的主人公往往只是一些普通人物,它更多地把我们引向对社会本身的思考.菲利普·罗斯的<愤怒>是一个地道的现代悲剧,其主人公马科斯与他人、社会的冲突不仅架构了悲剧主体,而且充分表现了马科斯的悲剧性格.悲剧意识是悲剧作家创作的必备前提,<愤怒>中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宿命观、自我意识和悖论上;而其深层意叉则在于,战争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这种悲剧意识也是犹太大屠杀在作者意识中的延续与回荡,是作者忧患意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的读书传统是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宗教崇智主义读书传统,其实质是为上帝而读书,而宗教律法中对于教育义务的规定以及犹太教社会采取的其他种种措施保证了该读书传统得以形成和延续。在启蒙运动后,他们的读书由为上帝读书变成了为个人自己、为民族而读书,宗教崇智主义传统变成世俗崇智主义传统,在精神上读书成为一种世俗意义上的信仰,在实际中成为“走出去”“融入主流”“往上走”的途径。从犹太民族发展史来看,大体而言,犹太人的读书、教育热情与他们所在地的城镇化、产业转型以及他们自身职业的转变构成一种正向促进的互动关系。分析犹太崇智主义读书传统的形成与演变,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后大屠杀语境下,美国犹太人背上了受难者的历史包袱。菲利普·罗斯通过创作试图让美国犹太人摆脱受难者形象的束缚,走出犹太大屠杀所留下的阴影。在《复仇女神》中,罗斯以隐喻的方式直面大屠杀灾难,通过犹太青年坎特在精神上被彻底击垮的例子来揭示受难式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衍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的英国,各种思潮涌动,穆勒的功利主义主张幸福是唯一值得欲求的目的。简·爱在婚姻和宗教上的伦理观契合了穆勒的功利主义,并反对以利益为唯一追求目标的"功利观",反对牺牲尊严、自由、人格完整来获取幸福,也反对利用他人和被他人利用。简·爱式的功利主义婚姻观和宗教观既是十九世纪英国社会重理性、重"实用"的产物,也是夏洛特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的产物。这种功利主义伦理观不仅调整了女性对应于男性的依附关系,而且改变了人对应于神的屈从地位,彰显了女性的主体人格。夏洛特通过叙述简的成长道路,似乎给当时代的中下层女性指明了一条求生存、求发展、实现真正幸福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归隐思想是东西方文化共有的.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有"意隐"和"身隐".在<退场的鬼魂>中,主人公祖克曼的归隐是一种"身隐",而其文学导师纳诺夫的归隐则是"意隐".菲利普·罗斯所追求的是"身隐"后的"意隐",既不同于祖克曼的也不同于纳诺夫的归隐.这种归隐在文学作品上表现出强烈的"内省"意识,主张文学上的"归藏",即将后现代的艺术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结合起来,开创一条文学新路.罗斯的归隐在政治上体现为不主张追随美国政府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而主张韬光养晦、避世求安.这种归隐思想无疑有利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9.
《愤怒》中马科斯的父亲在很大程度上承继着犹太传统,而马科斯则努力向往、追求自己心中的民主和自由。马科斯与父亲、与试图充任马科斯父亲角色的考迪威主任的冲突实质上是传统和反传统、约束和抗争的体现。马科斯不仅力图摆脱犹太传统的约束,而且抗拒所有旧传统与保守力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倡导多年来与小学语文课本“相濡以沫”的插图利用,似有落伍之嫌.其实不然,盛开于文本之间的这朵朵无名小花均堪称奇葩,汲待教学工作者的垂青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