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是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的重要资源.在法治精神视阈下,研究大学生权益的行政法保护对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促进大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权益.针对大学生受教育权、民事权利、社会政治权利、申诉救济权及其他权利受侵害,通过探寻大学生权利受侵害的主要原因,从行政法角度,以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为视角,通过培养大学生维权意识,建立多样化的大学生维权途径,坚持依法治校保护学生权益,建立完备的高校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增强纠纷解决有效性,增强高校大学生权益的行政法保护,提高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进阶形态。元宇宙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数智技术迭代聚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形塑。元宇宙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输出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场域和新模式的价值功能。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包括:强化规范元宇宙中意识形态行为,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情境教学模式;实现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互融和有效衔接;依托虚拟与现实“双线”协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诚信状况关系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诚信体系建设.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等方面.因此,针对大学生诚信状况,通过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细致分析,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角度提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三位一体”教育引导途径.  相似文献   
4.
选取3位有经验的评估专家,对河北省8个重点学科的自评量表进行评价,使用概化理论中的混合设计模型,对该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量表结构及方差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评估专家对学科能力的评价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系统误差,而学科、指标、评估专家的交互作用,以及指标和评估专家的交互作用方差很大,说明评估体系的二级指标设置尚存在较大缺陷。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探索聘用制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促进高校教育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指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创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提高教学效能,要坚持守正与创新,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拓展教学内容体系。雷锋精神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价值的重要载体,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将雷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达成雷锋精神育人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构建“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制度历来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分析清代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提出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的几点建议,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图谱。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精神谱系视域下,审视雷锋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对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积极效能。在精神谱系视域下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精准把握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指向、“三重维度”和融入路径,推进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一要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二要抓创业类课程建设;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要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的体验;五要有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