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反思,真切地感受到,学科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心理过程与学科学习内在线索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和教学中尽量使它们相互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在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和提供学生参与探究机会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中的自我调控是学习者为促进学习成功,提高学习效果,主动积极地运用调控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它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份,使学习成为一种超然于程序化学习之上的、随时监控与调节自身学习的能动式活动。反映在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数学学习中,自我调控行为一般包括方法的选择、计划的执行、效果的评价和对错误的修正等方面。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上述方面表现出哪些特点,是很值得分析和把握的。以三、四年级为例,根据我们的调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我调控行为主  相似文献   
3.
小学和初中综合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课是以集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知识作为学习内容 ,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思维方法训练 ,并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创造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我们在科技教育的课程建设与开发中 ,以小学和初中学生为对象对综合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这是基于 :第一 ,对这一课程形态的实践探索 ,将从一个操作视角有效地促进学校课程不断地吸收新信息、新方法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体性、变革性和复杂性的需要 ;第二 ,这一课程形态表现出的时代特征和运作方式 ,在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学科课程变革中教师资源自我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发展与变革已越来越显现出多元目标导向下的过程生成性态势,也就是说在宏观与整体上,是以多元目标的达成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评价,制定课程标准、实施方案、编写教材等,而在大量的课程微观甚至一些中观领域,课程的开发任务便是选择并确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年课程统整"是指:学校校长以学年为单位,遵循国家(政府)的课程方案(计划)和课程标准,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师资、设备、学生等实际,对全校各类课程的设置和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变革,改革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矛盾。我们认为,在诸多复杂矛盾中,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里的道理非常明白,因为课程设计得再好,如果学校教师无法真正实施,那么这一切都将是徒劳。因此, 如何使宏观的课程设计与微观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谐统一起来,就成为解决这对主要矛盾的关键问题,这  相似文献   
7.
科技活动是实施科技教育的重要方面,其主要目标是:学生通过操作与实践,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培养创造能力,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活动为主要的习得方式,是学科课程的重要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学校层面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和教师创造性智慧的开掘和培养,在于如何将有关的课程理念物化,在具体的课堂中成为活性化了的教学资源。从我们在徐汇区梅陇小学近三年来进行的“实施学期课程统整,主动推进二期课改”的项目研究分析,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教师开展“学期课程统整”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运行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这一境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开展教育科研,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能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地观察现实,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科学地分析教育教学活动,进而探索其中的规律,有效地解决其中的矛盾和问题。为了让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开展得更广泛、更有效,“把握”特别邀请研究人员坐堂论道,结合实战传授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二期课改的现实背景下,学校实施学期课程统整旨在解决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探寻课改理念下的学校课程运行机制,变“上行下效的执行”为“结合学校实际的自主调适与创新”,进而确立基层学校和教师在课改中的主体意识;第二是有效提升教师的学科和教学素养,引导教师站在课程高度看待教学,把握学科的性质与核心,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学,从而有利于建构学校的优势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