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个高中班,学生们思想活跃,敢想敢说。但有些学生由于思想方法片面,对社会、对生活缺乏本质的理解,因此有许多见解似是而非。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穿奇装异服、留长发是“个人兴趣”问题,没有什么了不起;还有的学生专注社会上的“阴暗面”,在生活上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说泄气话。  相似文献   
2.
在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当学生对教师抱有好感,也就是持有欢迎的趋向和态度时,他(她)就会非常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乐意去完成教师所交予的工作。哪怕遇到很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反之,如果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协调,由于学生对教师不信任和逆反心理作怪,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