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内容和实施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少杰 《教育导刊》2005,(11):49-50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必须坚持低利害原则、共识达成原则、相对性原则、建议性原则。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有三个基本条件,即评价参与者必须价值理念相同、评价效益共享和具有对相关事实进行判断的相近水平。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主要有交流评议法、案例分析法、档案袋法、表现性评价法。  相似文献   
2.
<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化学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情景"这个词,并且从多角度阐述"情景教学"在新课程现代教学理念中的重要性.课堂情境创设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产生积极的反应,并且有积极探究的心理效应,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那么,在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是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林少杰老师主持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在没有任何行政指令的情况下,从2001年至今有广州8个区市以及深圳市、佛山南海区的累计接近100所初中和高中、超过20万学生、超过1000名教师自发参与该模式的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益.该模式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系统科学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64字的操作原则,主张整合教学内容,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重分层指导,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充分重视课堂活动和多种学习方式的组合运用(详细内容见参考文献).下面刊登该模式的一个单元设计供读者参考(该文对应的教材是2007年广州市使用的北师大版高中教材).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的逻辑顺序更多地是从严谨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等方面去考虑的,这种以阶梯递进的连续的线性结构使教学内容的表述表现为“演绎叙述式”。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重组为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非线性主干结构”,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有效教学的评价、理念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效教学的评价 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追求教学的效益.对有效教学的评价,其标准是教师在社会资源耗费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性评价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基本理念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现实关系的反映,表现为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表示客体的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需要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客体属性是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的逻辑顺序更多地是从严谨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等方面去考虑的,这种以阶梯递进的连续的线性结构使教学内容的表述表现为"演绎叙述式".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重组为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非线性主干结构",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学习)方式、学生评价等方面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树立正确观念和选择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从幼儿阶段开始人们就对美的事物有了初步的感受,并能借助美术的形式把美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会去追求美,会去学习美术,让它为我们表现美而服务。与其说是学习美术,不如说是发现自身的美,把自己的情感用画笔、用色彩、用线条表达出来,让心灵与自然更完美地契合,让感情与艺术融为一体。作为美术教师更应该用"心"与学生去交流。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就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教师应该用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层面深化素质教育必须澄清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层面深化素质教育的角度观之,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寓于阶段性、局部性之中。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学科教育。良好素质的培养离不开通过学习间接经验去形成积极体验,创新意识培养离不开间接经验的“土壤”,必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学习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