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是移植的产物。总体来看,是失败的,而日本法制对西方法制的移植是成功的,其原因是日本对西方法并非完全复制,而是引发了与固有法之间的同化。法的移植必须处理好法律化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劳动争议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现有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亟待完善。因此,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探讨政府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应有的功能,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为本民族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基本因素,具有精神激励和价值整合功能。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制史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爽 《教育与职业》2004,(27):30-3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为本民族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基本因素,具有精神激励和价值整合功能。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格外特殊的意义。因为法治表现于制度却生成于精神。,民族精神能给法治成长提供丰富的滋养和强劲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栾爽 《考试周刊》2012,(58):16-17
司法考试的确立,是对各高校法学办学质量的一个认证,同时也为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作出了某种昭示。大学法学教育本身尚存在的缺陷和司法考试的影响成为大学法学教育改革的契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展开:确立职业教育的法学战略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宪政乃是一个不断地向外国学习和借鉴的曲折繁复的过程。运用法制现代化的视角,分析西方宪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可将1840-1912年,即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一历史阶段划分为四个时期、三个高潮,运用六个指标即传播主体、内容、方式、范围、影响、代表人物等进行考察,这一过程突出地反映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包拯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拯的"以法律提衡天下"的法治主张以及执法如山的实践,特别是他身上体现出的清官的特质,都说明他是中国清官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包拯的法律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其实际上是儒家、法家、道家等综合影响作用的产物.审视包拯的法律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