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毛明海  温进化 《科技通报》2005,21(5):628-63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浙江省39个人工湖样本景区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人工湖景区的特殊性,构建了包括游乐价值、水质、植被景观、防汛发电等19个因素的浙江省人工湖景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评价结果,划分等级,提出不同等级人工湖景区优化利用对策,为人工湖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桐庐县分水江流域面源污染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桐庐县分水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基本状况.从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角度人手,在考察桐庐县分水江流域土地类型的基础上,通过SCS径流曲线方程计算各种土地类型的产流能力和产流情况,进而计算各土地类型所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量和污染负荷,分析了各行政区的面源污染状况.并与调查资料作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较为吻合.最后以污染负荷为依据进行面源污染的整体评价,得出了各行政区的面源污染等级.提出若干污染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油田企业投资过程中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了进行投资全过程管理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并详细论述了进行投资全过程管理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娇娇  毛明海 《科技通报》2007,23(1):131-136
论述了河流生态恢复应包括的5个主要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创新性地将河流生态需水的保障纳入河流生态恢复体系当中,提出科学地进行河流生态恢复必须重视保障河流生态需水,并阐述城市河流生态需水量的组成及主要计算方法,从而指导河流生态恢复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毛明海  蒋天衡 《科技通报》2006,22(1):133-138
研究采用PSR框架,即压力-状态-响应,指出浙江省人工湖环境压力主要是水质问题,压力不只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影响。还有湖区内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其解决办法应该主要从湖区经济过程中去寻找;状态是水质恶化;响应是公众觉悟与环境教育、妥善处置废弃物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并以月亮湖的生态修复为例.阐述了对人工湖环境压力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6.
温进化  毛明海 《科技通报》2006,22(3):304-308
在分析区域需水预测基本方法与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法。在对缙云县好溪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按以上原理和方法对未来各水平年水资源进行供需分析,同时就如何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现各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以保障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秀石  毛明海 《科技通报》2003,19(3):256-259
在分析浙江省小流域治理基础上,指出了小流域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主要体现在构建土壤流失方程、参数的选择和治理模式的研究进展;RS、GIS、GPS技术对水土流失的定量计算、图形分析有了新的突破;水土保持的新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一场以素质教育为特征的深刻变革正在教育思想领域和教育教学一线全面铺开,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日益深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模式,如“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基本上还局限于基础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9.
毛明海  王亦宁 《科技通报》2008,24(2):277-282
运用健康河流评价理念,构建了具有供水功能、防洪功能、服务利用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5个准则层和25个指标集的分水江河流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桐庐县分水江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河流评价,得出各个指标的健康值,加总得到桐庐分水江河流健康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桐庐分水江的健康等级为良好。  相似文献   
10.
赏识教育最早是一种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方式,后来经过教育专家周弘倡导推广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性中渴望被赏识、被尊重、被理解和被爱的心理,对孩子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给予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潜能,最终走向成功。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在平时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尝试进行赏识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