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道婆遗爱在桑梓,道婆有志覆赤子。”元代诗人王逢这首《黄道婆祠》,是历史上最早歌颂黄道婆业绩的诗篇。700多年后,谭晓静博士两赴上海,三涉海南,披肝沥胆,苦心孤诣,撰成《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一书,系统阐释了黄道婆从历史人物到行业神再到世界级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3.
宋徽宗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徽宗赵佶(1082-1135),从来被人视为荒淫腐朽的典型,治史者多指责他崇佞道教,大兴宫观,搜刮“花石纲”,穷奢极欲,致使社会矛盾尖锐化,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最后自取其咎,国破身亡。笔者以为,宋徽宗与传统型的“圣君明主”确实相去甚远,但也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昏聩庸碌,在他即位之初还是希望有所作为的,只有当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激烈的竟争使他感到厌烦时,才转而寄意丹青、娱惜花石。如果仅仅以;日式的价值尺度去评判他,根本不能充分发掘这个历史人物的闪光之处。从义化史的角度来说,宋徽宗对于繁荣中国书法、绘画艺…  相似文献   
4.
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后,废丞相不设,于浩繁的政务殊有不便,乃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一月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当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任命情况,《明史》卷3《太祖纪》云:"以邵质、吴伯宗、宋讷、吴沉为之。"卷72《职官志》补充道:"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但同书卷136《刘仲质传》却记载刘氏在同一时间以礼部尚书任华盖殿大学士,这就不免使人设疑:明朝第一位华盖殿大学士,究竟是邵质呢还是刘仲质?  相似文献   
5.
李自成一直有与明朝议和的思想基础,并多次主动向崇祯帝发出信号,特别是兵临北京城下时,曾派杜勋进城与崇祯帝谈判。此事在清初被记入多种文献,当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熊笃教授主编的《巴渝古代近代文学史》是填补重庆古近代文学史空白的鸿篇巨制,其写作宗旨是以文化学理论思维统御全书,即将巴渝文学置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框架中,去认真清理,精心描述,力求还历史本真面目。该书力矫故作高深、无病呻吟之弊,是一部圆融博宏的区域文学大著。  相似文献   
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浓厚的孔孟情结。建国前他对孔孟之道极度推崇,建国后则随着专制集权的加强。个人独裁意识急剧膨胀。一度想动摇孔孟的精神领袖地位,终以失败收场,不得不做出适当的退让。这在朱元璋几十年政治生涯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却促使他在治国理民的策略上反复权衡,一手抓经济开发.一手抓化建设,物质明与精神明并重。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代的饮食文化,既反映了该时代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水平,又代表着当时人们利用自然、美化生活的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财富的积聚,传统的饮食文化融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专事华侈”的饮食方式,及时行乐的饮食心态,以及美食美器的饮食美学,食疗养生的饮食保健等等,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以挥霍奢侈为特征的饮食方式明初由于20多年的战乱,生产遭到破坏,经济亟待恢复,社会不可能提供挥霍奢侈的条件;加之明太祖朱元璋原本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深受家破人亡、饥寒交迫之苦,所以即位后大…  相似文献   
9.
当前,史学界正努力探索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让历史学从高贵的殿堂走向寻常巷陌是大势所趋。适应这个趋势的发展,历史传记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尤以明清史界最为热闹,涌现出商传《永乐皇帝》、孟昭信《康熙大帝全传》、冯尔康《雍正传》、周远廉《乾隆皇帝大传》、苑书义《李鸿章传》等卓有影响的巨著。历史传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为此,《光明日报》特辟“历史传记笔谈”专栏,许多专家学者欣然命笔,就传主选择、立传标准等诸多问题畅所欲言。在这种形势下,胡一华教授推出  相似文献   
10.
张献忠曾长期转战三峡地区,主要有1634年的夔州之战、1640年的奉节土地岭之战和1641年的开县黄陵城之战。这些战役促进了明末大起义高潮的到来,锻炼了张献忠的战斗意志,使他在战略策略上逐渐成熟起来,为大西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