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干与旁枝     
在语文界前辈叶圣陶与夏丐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里,有一篇“文话”叫《文章面面观》,精要地讲了读一篇文章应该探究的七个项目。其中第六个项目是“章法布局”,要求读者理清“从开端到结尾有什么脉络可寻?有否前后相关联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干?哪些部分是旁枝?”脉络,形之于语言文字就是线索,对这一问题我们已在前面作了初步探究。这里,着重谈谈文章结构中的“主干与旁枝”。  相似文献   
2.
看了《桃花扇》,最难忘怀的是那一柄小小诗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定情、分离,李香君的孤楼“守扇”、面血“溅扇”、向侯“寄扇”以及戏的高潮部分“撕扇”:几乎在剧情发展的每个环节上都显示了“诗扇”联系人物、贯穿事件、组织情节的作用。我想,要是没有“诗扇”,《桃花扇》怎能形成一个如此完美的有机整体而令人欣羡不止呢?在叙事性作品中,能起到类似“诗扇”的作用的东西,一般称之为线索。然而,远不是所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同志都已经对线索有了明确的了解。有些同志在分析记叙文时,往往例行公事式地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至于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前前后后是怎样珠联璧合的,却很少或根本不曾加以考虑。结果,一篇文章被凌迟成几大块,生机不见了,血脉不通了,整体消失了,学生得到的是几个段落加中心思  相似文献   
3.
一气呵成、文不加点的文章也许有,但以此自诩的作家毕竟凤毛麟角。古往今来,真正的大手笔倒是“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苏东坡语)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的宏篇巨制《战争与和平》,据说成稿后改过七稿。鲁迅写出文章后自己反复修改,并主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看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苏联文学研  相似文献   
4.
“转益多师是汝师”。走出自己任教的课堂,到其他班级去听听课,或者跨出自己经常出入的校门,到其他学校去听听课,这对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5.
1 “作文评改是一门学问”,我们这样说,含有两层意思:从评改本身看,涉及思想认识、教育心理、文章理论、语法修辞逻辑以及评改语言的辨析与运用;从评改者本人看,必须具备为评改所需的上述诸多学问的深厚的功底。前者显露于外,后者蕴藏于内。显露于外的评改状况的良窳、正误,是以蕴藏于内的学问的丰瘠、  相似文献   
6.
中等师范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从语文学科的读与写来看,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既须合阅读教学的“格”,又须合写作教学的“格”。怎样才能使学生“合写作教学的格”呢?笔者认为,必须对现行中师写作教学从整体上加以改革。以下,是就“改革设想”作出的论证,并以此求教于方家。明确师范写作教学的目的“文革”以后,由人民教有出版社中学语文编  相似文献   
7.
“可读性”已成为读者品评文章的标准之一了。一篇文章是否具有“可读性”,除了健康的思想内容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言运用的是否生动。固然,运用语言首先要求准确,但如果止于准确,满足于准确,那不一定能触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些记叙文,时、地、人、事,准确无误,可就是不耐细读;有些说明文,科学性条理性都颇强,仍不免味同嚼蜡;有些议论文,尽管论点鲜明,论据确切,论证严密,人们却敬而远之。为什么?症结在于语言太不生动了。有人认为,记叙文是不难写得生动一些的,而要求把说明文、议论文也写得生动一些,是不是脱离文体实际呢?依我看,一点也不脱离文体实际。生动,同准确、鲜明一样,是各种文体在语言运用上的共同  相似文献   
8.
从情节入手     
好些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篇幅并不长,可读了之后,即使岁月已把我们推向中年老年,我们却仍然清楚地记得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深切地感受那蕴含在语言和行动之中的某种思想和性格。这是什么原因呢?不难发现,凡能把人写活的记叙文,一般都具有真实而生动的情节。而所谓“情节”,说概括点,是指人物的活动;说具体点,是指带有故事性的并且是比较动人的典型事例,或指由人物行动、对话、内心活动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些活动的场面或片断。正是这些称之为“情节”的事例、场面或片断,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再现人物的形象。对于这些人物,读者是爱他们还是恨他们,是尊敬他们还是鄙夷他们,是追随他们还是唾弃他们,在很大的程度就  相似文献   
9.
历史,尤其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斗争的历史,应该是不容忘却的。而在文学创作的日益“商业化”以及日本的卡拉 OK、美国的动作大片等等争相挤占人们的业余时间的今天,鲁迅先生所曾担心的“忘却的救主”,是不是“快要降临了”呢?长河滚滚,大浪淘沙,在长篇小说年产量达800部的势头里,值得庆幸的是,仍然不乏清醒的作家在拒绝铜臭、香艳,在抗击媚俗、矫情,他们以睿智的思虑,深邃的目光,理直气壮地讴歌历史的瑰丽,艺术地再现为创造瑰丽历史而毅然捐躯并且给今天留下了思想与精神财富的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一部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世界”: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古老的森林,神秘的海底,扛玉米的小猴子,胖乎乎的大熊猫,蜜蜂忙个不停,孔雀昂首阔步,……这些静态的,动态的,被写在纸面上,却好象耍从纸面长出来,活起来。读着,读着,我们不免为之诧异:作者莫非有一支神来之笔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