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体育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终身教育思想内涵的探讨,指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与合作学习者,教师应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强化科学精神的培育,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探讨这一变化,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艺术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具有社会文化改造价值、道德塑造价值以及提升想象力的价值。目前中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存在课程设置非科学性与随意性、师资队伍零散性、经费投入过低与基础条件不足等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需要高校与相关机构澄清艺术教育价值、强化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建设;优化课程目标、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加大专项投入、改善艺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但近几年来,受“出国热”、“三资企业风”等等的冲击,高校青年教师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校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如何稳定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已成为各校的主要矛盾。对此,笔者愿谈谈自已的想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随着社会人事制度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用人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改变了过去选留教师一锤定终身的做法,教师队伍开始出现有进有出的局面,形成了人才流动的好势头。这是符合改革开放精神的,是正常、有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研究型大学及中国高校在创建研究型大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描述,然后通过分析研究型大学在中国得以重视的社会背景,指出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在于“研究”两个字,创建研究型大学必须围绕“研究”这个核心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理工科大学应加强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科学用抽象、概括的形式告诉人们客观事物的状况、本质和规律,自然科学知识无疑是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接受知识的主要内容。但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  相似文献   
6.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保证,高校的教育者只有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才能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部助解决大学生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一、“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健康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综合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4年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即“健康是…  相似文献   
7.
一、期刊编辑稿件修改原则研究的现状恩格斯在给考茨基的一封信中,谈到编辑修改稿件时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你不必埋怨德国作家的疏忽大意,而应改用这样的原则,把你准备采用的文章中的有关地方用有色铅笔标出来,然后退给作者修改,这样他们很快就会学会用另一种态度写作。当然,如果编辑部很热情,愿意为他们作文字加工,那么,作者在写作中就会越来越粗心。”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对页)恩格斯在这里提出了编辑修改稿件的“原则”这一编辑学中的重要范畴,它告诉我们,虽然编辑修改稿件表面上看似纯粹的‘’案头文字”功夫…  相似文献   
8.
论发展市场经济高等教育应优先发展中国矿业大学阎月勤,王丽恩,曹殿通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也必然会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终身教育思想内涵的前提下,提出在学习化的社会中,教师的角色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知识的研究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伙伴,从单科的专家转变为通识的杂家。  相似文献   
10.
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当前正在加速推动教师职业化,如何关注和研究教师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策略减少变革中的教师职业倦怠,对继续推进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教师职业特征、社会环境、学校情境和教师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