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38年3月,因日军入侵福州,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先于福建省省政府内迁闽中小城永安。三明市档案馆收藏了21份抗战期间的始于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五年第一学期,终于省立永安师范学校民国三十二年第一学期的教职员一览表、简历表或履历表,这些表册记载的许多历史信息或可管窥抗战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状貌。  相似文献   
2.
三明辖境在明朝有16所书院,在清朝有29所书院,较之两宋的6所书院数量上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书院总数已从宋代的超过全省的百分之十降至不足全省的百分之十,书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所下降。这反映了三明辖境在明清两朝是福建省文化较为落后的区域,也是福建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今天,我们仍要结合书院的传统特点挖掘书院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在三明辖境推行,但成效甚微,三明辖境唐代有信史可据的进士只有大中十年(856年)宁化人伍愿(伍正己)一人.举业不兴的原因有二:一是三明辖境唐时经济、文化较之中原显著落后;二是唐朝不同于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及官吏选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苏轼,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纵观其一生,宦海沉浮,变幻莫测,但他胸怀坦荡,能处之泰然。他超然、坦荡人格的形成,内容丰富、成就卓然的诗歌创作,与他遭受贬谪,身心得到历练密切相关。研究贬谪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人生领悟及其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5.
先唐七言古诗起源于民间歌谣,受文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规律的影响曲折地发展着。文人七言诗从模仿民间歌谣始,经过了草创期,即以单句或短篇为主;继之到了发展期,曹丕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具有开拓意义的诗史地位,后来鲍照在七言诗诗句、用韵方面取得突破,七言诗才最终成熟起来;最后,到唐代李白、杜甫手中,七言诗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七古风貌,最终赶上五言诗,形成五、七言诗并驾齐驱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文学复古运动,从活跃于弘治、正德年间的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复古流派开始,经过唐宋派的冲击后,其间出现了中衰,但终于又在嘉靖中期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文学复古流派中继续进行下去。从其中衰的现象来看,包括"前七子"文学复古流派的消歇、唐宋派的冲击以及"后七子"文学复古流派的兴起这几个现象。要分析明代复古运动中衰的原因就不得不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在探析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7.
三明宋代书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明境辖在南宋以前没有书院,南宋期间共建有六所书院,龟山书院、南溪书院都得到皇帝的赐额,两宋期间,福建仅有九所书院得到皇帝的赐额,可见,三明宋代书院建设成就斐然。三明宋代书院北多南少,书院选址上有靠拢或进入城镇的特点。宋代三明辖境中进士者达到高峰,科举的成就与书院的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三明辖境在明朝有16所书院,在清朝有29所书院,较之两宋的6所书院数量上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书院总数已从宋代的超过全省的百分之十降至不足全省的百分之十,书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所下降.反映出三明辖境在明清两朝是福建省文化较为落后的区域,也是福建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