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语文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2000年出版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当时并未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才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获得其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003年4月出版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观和全面教育观的提出,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不仅仅局限于其数量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而在大班制下的教学由于其一体化的形式和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因此,在班级授课制下强调对学生进行个性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呼唤,可在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培养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奖励一直是所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所竭力追求的,它能唤起教育者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惩罚制度作为教学中的艺术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地位.由于人们的意识发展缓慢,有的教育工作者对被教育者实施过度的惩罚,致使现代社会中学生把教师告上法庭,网络上对教师过度使用惩罚制度的行为进行猛烈抨击等现象比比皆是.在此现实的基础上,对教育情景中的惩罚艺术进行研究,能有效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有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