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神道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神道碑原存于朱载堉墓地,即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神道碑由我国明代名书法家王铎撰并书舟,详述了朱载堉世系、生平事迹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载堉学术思想的重要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朱载堉神道碑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回升,肾结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泌尿生殖系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30%,在未经正规治疗的肺结核中肾结核者占2%~8%[1].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正确诊断有一定困难.为探讨肾结核的临床诊断,结合我院泌尿外科近年来收治的11例不典型肾结核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前段时间,上级主管部门开展了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了展示真实、自然、原生态的课堂,避免刻意雕琢,这次评比活动只给教师们-两天准备时间。由于各学科均开展评比活动,学校参与评比的教师比较多,且又要在  相似文献   
5.
论人才资源开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才资源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搞好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神道碑》与朱载堉生平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墓在河南省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墓碑《郑端清世子赐葬神道碑》由明代著名书法家王铎撰文并书丹。该碑文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著录。沁阳县文管会于1986年发掘出的该碑刻的残片,补充了方志著录的缺漏和不足。碑文详述了朱载堉世系、生平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载堉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初中地理是一门以研究地理环境和现象为主的学科,初中地理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地域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旨在培养初中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地理技能,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地理意识,能够学会并运用地理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热爱地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激情.目前,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困境较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如何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简单探讨,提出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十一世纪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人才教育模式面临着严竣的挑战 ,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考物理命题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 ,将以知识立意为主的命题方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的命题方式 (通过考试来反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 ;其次 ,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依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 ,所谓不拘泥于大纲是指知识的灵活运用 ,这在大纲里没有写但高考是照样要考的 ;第三 ,物理命题要增大每个题的物理…  相似文献   
9.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人才教育模式面临着严竣的挑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创新犁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师之鉴     
正教书十几年,我一直扮演着班主任的角色,在摸爬滚打的"实地作战"中,品尝过许多成功的甘甜,但最令我心灵震颤的,却是自己亲历的那些班级管理中的失败。武断对待小报告,苦果难咽。那年,我初上讲台为人师。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豪情万丈,开始大刀阔斧、废寝忘食地干起来。自认为要教好学生必须管住学生,树立老师的威信,一旦学生怕我,他们就不得不对我"俯首称臣"了。于是,我绞尽脑汁,策划出一套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