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日本在2001年提出了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而在过去的10年内,他们已经完成了计划的近1/3.本文通过研究日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人生经历,着重通过对典型的案例分析,得出杰出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些内在要素,以及如何利用良好的外在条件做出重大的创新成果,从而对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给出一些启示.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因此,当前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思考,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窦林 《物理教师》2015,(3):69-72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3个日本人,其中中村修二在1992年做出蓝色发光二极管时仅仅是一名研究生学历的底层研究员,没有高学历,没有资金,没有好的实验条件,但是他成功了.和他类似的还有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两次垂青学历不高的公司职员呢?他们的获奖有什么值得大家思考的呢?  相似文献   
4.
2014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第15题是一道起点低,创新性强的计算题,是2007年以来第一次将力学题作为压轴题,改变了以往电磁学独霸压轴题的历史.本题以传送带为背景,从学生熟知的一维问题转化为能力要求较高的二维问题,体现了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理念,全面考察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图1原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