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中美日中小学德育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是从德育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对中美日三国的中小学德育进行比较研究。一中美日中小学德育目标之比较(一)美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及其特点1.美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1986年9月,美国当时的教育部长贝内特与21名著名的教育家和知名人士研究的结果认为:小学的德育目标是,为每个儿童打下坚固基础,养成民主的公民品德,顺利进入肩负重任的成人阶段。全美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中学德育目标是“了解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承担政治责任,有能力处理生活、健康问题和闲暇时间,了解人类的共性以及文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理论研究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研究中冲破了许多禁区,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启动点:对教育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观点提出质疑;现代教育理论的确立;教育主体论。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针;教育理论研究的“中国化”,既要有外部条件,又要有内部因素;它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全国教育系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讨会综述胡玉顺,李雅儒由国家教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教育系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讨会,于1995年1月10日至1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这次研...  相似文献   
4.
同理心是指两代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在家庭中,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意愿和态度,并有效地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就会体验到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出彼此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在同理心的互动中来了解对方、感受对方的。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对父母的同理心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在父母对他的同理心的过程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  相似文献   
5.
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很正常,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处理。首都师范大学的胡玉顺老师从事多年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她的观点是:矛盾是一种客观现实,不是我们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我们要接纳矛盾,而不是回避。作为成年人应该“自见其过”,就是说要看到自己的过错,然后,多看对方的优点。父母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掌握教育的智慧。首先,面对矛盾,成年人和孩子沟通时掌握分寸非常重要。父母应考虑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和感知理解力。如果孩子是中学生,要用大人的方式,平等对话。而小学生阶段的道德发展是他律阶段,也就是服从权威阶段。榜样的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