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认为马克思“纯粹经验的方法”,是通过对抽象的经验方法和思辩方法的批判提出的,是直接性与反身性的同一,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同一,是对独断论的根本变革。通过“纯粹经验的方法”获得经验的原始事态,即人与自然原初统一的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本体实践的真正内涵,另外,本文还对“纯粹经验的方法”与辩证法,现象学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对于费尔巴哈来说,对象性的唯一反思形式乃是直观,而直观的就是以当下的、直接的方式确认感性对象,就是把对象了解为直观现成的、被给定的.因此,在与思辩思维对立的意义上,费尔巴哈以直观(当下直接的肯定)取消了否定之否定(凭借中介的肯定);在与纯粹活动或自我活动对立的意义上,费尔巴哈又以直观取消了纯粹的自发性或纯粹的能动性(绝对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把类理解为人与人的关系,并以之作为人本主义的出发点,从而认为类本质正是在我与你的对话过程中实现自己。所以,费尔巴哈从类出发,就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马克思也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但是,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现实关系,而且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人的活动本身就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类是“哲学家眼中”的社会,社会则是类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