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精妙,用王蒙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的艺术品位。而文学作品(当然也包括古诗文)的教学也要追求这样的品位,在其策略上,借用《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来说就是“凡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是指以主要精力和时间,以优势兵力从正面直接对教学目标实施攻击突破;所谓“奇”是指出其不意,迂回包围,从侧面切入教学目标。它注重打破常规,出奇出新,有时是曲径通幽,有时是旁敲侧击,有时是声东击西,由彼及此地解决落实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奇正策略的运用上,应该讲究以“奇”为先,以“正”为主。之所以要以“奇”为先,是因为…  相似文献   
2.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而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归纳总结式结课归纳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方法。它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  相似文献   
3.
某年某月某日,两只鹰蛋从鹰巢中滚落下来,他们被一个人带到鸡窝中,并在那里被孵化出来。由于他们长相与鸡不同,所以经常受到别的鸡的欺负。  相似文献   
4.
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呢?我们认为,构建教学互动机制,发挥师生的群体效用,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所谓教学互动机制就是通过发挥教师群体的合力,指导、督促学生在协作学习组之内开展互教共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我们知道,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这样五种活动类型:老师自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动。而现在通常的语文教学观念则是过分强调了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教学活动),强调  相似文献   
5.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作临时变通,或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这种用法,在修辞学上叫做“易色”。本义拟就词语褒义贬用和贬义褒用的几种情况来谈谈词语易色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6.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源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它要求我们关注个性,重视个性,要懂得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学生对学生的相互影响至关重要。个性和性格,当然也包括知识和才能等都在这互相作用之中得到完善和完备。当代认知学告诉我们,个性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表现为学生储备知识、学习策略、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而不变差异是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它包括认知方式、智力类型、气质、焦虑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差别,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绩之间产  相似文献   
7.
8.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这是现代教学论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目前,教学改革已从片面研究教法趋向于学法的探讨实践。这方面笔者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定向法。就是有目的的学习方法。 在信息丰富的现代社会里,学习应该有高度的选择性、针对性、时效性。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或扩大知识视野,或获取信息和材料,或品评赏析。目标明确,注意就有了重心,辨识就有了头绪。泛泛读书,什么都注意,意谓着什么都不注意,就不可能意识地去“咬嚼”、“钻研”。 二、序列法。 就是安排一系列的自学程序,让自已定向发展。学习一篇文章可这样安排:读(朗读、默读、速读、细读)→查(查字典、词典、参考书)→思  相似文献   
9.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 ,“体验”及其同义词“感受”、“感悟”等词语的出现频率高得出奇。这很值得我们玩味。夸美纽斯曾指出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有利于抽象知识的感性化、形象化 ,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它还能激起学生理解记忆并引起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 ,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教学论的层面上看 ,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学生而言 ,是情绪、感受、理解、联想、感悟等心理过程面对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