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薛庆臣 《山东教育》2009,(11):56-57
熟悉而久违的枣花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我忽地意识到:又是一年枣花香,今年的枣花又开了。我迫不及待地走进自家的枣园。  相似文献   
2.
由于古典诗歌诞生的年代较为久远,词语含蓄凝练、浑厚典雅,使得众多考生摸不着头脑,造成了应答上的困难;古诗鉴赏难就难在诗句读不懂,抓不住要害;就是一首较为熟悉的诗词,由于设题的角度不同,考生也不一定答得非常正确。其实,我们若能善于捕捉古诗词当中的相关信息,就能找到一把快速打开解读古诗词的钥匙,化难为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分四步来解读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语中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赠言给学生在学生的日记、作文上,有时我即兴写上一两句话,把它赠给学生。比起正规的评语来,它具有更自由、更灵活的特点,虽然不是长篇大论,却似乎更能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痕迹,多数赠言我是随手写来,写后就忘。下面几例是我印象较深的。A同学的作文没写完就交上来,我没有给他不及格,也没批“重做”,而是这样写道:“内心稍有不安吧?如果有,我就不感到失望,而且可以有所期待……”简单的一句话,想不到这个学生此后的作文就及时上交且认真多了。内容贫乏是B同学的老毛病,两节作文课也只能“挤”出半张纸的作文。一次我在他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