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两税法的产生,与中唐以后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崩溃和租庸调制难以继续施行,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税法与唐代土地所有制变化的内在联系,已为今日治唐史和中国经济史者所公认。除此之外,安史之乱后财政重心南移对两税法的产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分裂割据局势形成的原因"五代十国"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短暂的时期,然而它却是由唐后期藩镇割据过渡到宋统一全国的重要阶段,时间虽只有五十多年,而内容却十分复杂.由于这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紧接着唐末农民战争之后,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农民革命的"恶果".但只要我们深入去探索,自必会看出,唐末农民战争是在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局势下产生的.唐末农民群众的革命威力虽基本上摧毀了唐王朝,但对藩镇割据者的势力却没有能够彻底消灭,他们在唐政权亡后继续割据各个地区.五代十国的所谓君主绝大部分便是唐末的节度使,这些政权的建立实际上都是由于节度使之流的互相篡夺,互相攻击而造成的,因而此种局面应该看作是唐藩割据互争  相似文献   
3.
清乾嘉时史学的特点是考据学占据统治地位,学者们只从事具体的研究,只考史而不敢论史,埋头于故纸堆中,搞烦琐的考证,研究领域十分狭窄,史学家的聪明才智被引向对古文献的整理、诠释上去。赵翼史学虽也受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未能摆脱其束缚,但是他能集辞此事,用归纳法进行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源,不局促于狭义的考证,在考据之风弥漫学术界时,他独树一帜,举起经世的大旗,将其所写的《廿二史劄记》比为“顾事林《日知录》,谓身虽不仕,而其言有可用者,则吾岂敢”。委婉地道出他继承顾亭林以来的学术经世思想。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生于雍正五年(1721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出身贫寒,  相似文献   
4.
古史辨派史学思想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五四”运动时期,政治上和学术思想上各方面,都开展着急烈的斗爭,史学战綫上更是阶級斗爭最急烈的战場,展开了无产阶級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地主、資产阶级反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间的兩条路綫的急剧斗爭。 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随着“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隨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踐的深入和工人无产阶級力量的成長,在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一浪一浪的高漲起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除百分之九十几以上为汉人外,"还有蒙人、回人、藏人、维吾尔人、苗人、彝人、僮人、仲家人、朝鲜人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前些年关于民族形成问题(主要是汉民族形成问题)曾经展开了讨论,但直到现在为止,由于缺乏足够研究汉民族形成问题的资料,因而虽有不少史学家作过若干的努力,尚没有作出比较一致的结论来.而民族形成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又  相似文献   
6.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具有源远流长的史学。这一份十分珍贵的史学遗产,亟待史学工作者给以科学的总结,以便推陈出新,进一步发展历史科学,为四化建设服务。最近喜读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仓修良、魏得良同志所撰《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下称《简编》),感到这是以很大努力写成的一部有见解的中国古代史学史。虽云《简编》,其实是一部系统的、内容翔实的颇具特色的史学史专著,很值得向读者作一番评介。(一) 本书最大的优点和特色,是从中国古代史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阐明它的客观发展的规律.作者认为,要撰著中国史学史,就是要  相似文献   
7.
继唐五代所建立的北宋政权,是在封建经济特别是作为封建经济补充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960年至979年近20年的时间内,北宋政权次第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同时在统一的过程中,又建立和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就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总历程来说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两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向前发展的结果,在阶级和阶层的关系上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情况;同时这一时期在民族问题方面也由于北方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族的先后兴起,各族的统治者力图扩大剥削面,相继南向发展,建立了辽、夏、金、元等国家,和汉族的宋王朝产生了剧烈的民族斗争.在北宋的时候,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阶层操纵政权,这一阶层为着保护他们对农民的剥削特权和商业的利益,故对外坚主求和;而对内由于大量集中土地,抢夺财富,造成了阶级间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对立.因而北宋的统治者便把主要力量放在对  相似文献   
8.
自从马克思发见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以来,在历史学的领域中便展开了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种斗争是异常复杂尖锐的,资产阶级的学者,除了公开地进行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外,同时还利用各式各样的谎言,欺骗人民群众,达成其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政权的目的.客观主义即为其卑劣手法中的一种.解放后,劳动人民已掌握了政权,群众的觉悟空前提高,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学者"要公开地宣扬唯心主义史学观点,已不为人们所容许,因而他们更采用各种隐蔽的方式,反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相似文献   
9.
刘黑闼是隋末农民战争时的一位领袖,是宝建德起义事业的继承者.宝建德和刘黑闼的关系据旧唐书刘黑闼传载:"(黑闼)与宝建德少相友善,家贫无以自给,建德每资之."宝建德起兵反抗隋封建统治后,刘黑闼又参加了宝建德的部队,并成为起义军中的重要将领.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5月),宝建德和李唐集团作战时,在虎牢一战中被李世民军所打败,建德本人也被李世民所俘获,不久被害于长安.宝建德失败后,刘黑闼在漳南地区继续起兵反抗李唐.其时,李唐统一全国的事业除少数地区外基本上已达于完成的阶段.在这样较为复杂的客观形势下继宝建德失败而起兵反抗李唐政权的刘黑闼,应该如何评价他才好呢?近年来,在报章杂志及专著中展开了较广泛的讨论,至今还存在着原则性的纷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