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益《战国策·赵策》“少益耆食”,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少(shǎo),副词,稍稍.益,副词,更加.耆,通嗜,喜爱.”(见该书修订本第一册第126页)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注成:“少益:两个副词连用,稍微渐渐地.”(见该书上册第153页)对照上述二解,分歧唯在“益”上,而据文意,当以郭解为好.因为在“少益耆食”这一语言环境里,将“益”说成是表“更加”义,就使得“少”、“益”这两个如此不同的程度副词,同时都被用来修饰同一个动作行为,这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一、介此条注音只注为:“jiè古拜切,去,怪韵,见。”其义项收有本义“疆界,边际”,也收有通假义“通‘個’”。 然“通‘個’”,其音当有别。“個”字即今简化字“个”读音“gè”。《辞源》本身于“個”字条下注音亦为:“gè古贺切,去,笛韵,见。”  相似文献   
3.
<正>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王力《古人汉语》:生孩六月,“大意是:生下来六个月刚懂得笑的时候。孩,小儿笑。”(见修订本第三册第921页)我以为此说值得商榷。“生孩六月”应说成“生下‘我’才六月”。 “生孩六月”本是在相对于“慈父见背”中所表现出的一句具有人事背景意义的话。 作为这人事背景所反映出的“事”,“生孩六月”当不可能为“慈父见背”所处的一种肃穆气  相似文献   
4.
<正> 王力等著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以下简称《讲座》),是一部专供电大选修课使用的汇编性教材,对于其他大专层次的文科生,和欲了解一些我国古文化常识的其他青年来说,这部书也不失为自修好谈物。这里所谈的个人读后体会,分三个方面:(一)天文;(二)历法;(三) 其他。其他部分包括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在内。下面,我们依次叙述。 (一)天文  相似文献   
5.
质疑两则     
<正>《“胡卢”是笑声》所以引《孔丛子》“卫君乃胡卢大笑”,是为证明“胡卢”一词“不合适”以“闷声”或“小声地笑”相对译,细揣其意,得把胡卢模拟成“大笑”声。如是,这不仅与其《辞海》“胡卢,喉间的笑声”相龃龉,而且作为模拟,“小声嘀咕”可说成“嘀嘀咕咕”,“胡卢大笑”就未听说过“胡胡卢卢”。《醒世恒言》二十二:“急忙里用力去推那些醉汉,……有木头般不答应的,也有胡胡卢卢说困话的,”此胡胡卢卢,就未见得是大笑声;且与木头般对举,倒是状了醉汉之态糊糊涂涂。  相似文献   
6.
<正>(73) 緥:从糸,保声=从糸,从保,保亦声 《说文》:“緥,小儿衣也。”而“保”即“緥”的古文。又《中华大字典》云:“緥……古多假借保、葆字。” (74) 緟:从糸,重声=从糸,从重,重亦声 《说文》:“緟,增益也。”段注:“增益之曰緟,经传假重为之。”王筠《说文句读》:“緟者,重之分别文。” (75) 縒:从糸,差声=从糸,从差,差亦声  相似文献   
7.
<正> 《猜名》“断取”的失误,指《猜名》这首诗在运用“断取”修辞时失误。诗只四句,即: 待月西厢寺半空,张生普救去求东; 崔莺失却佳期会,只恨红娘不用工。 这四句所以迷离藏趣,因所隐一字即为作者其名,也就是“徽”字。如第一句取“待”和“寺半空”,为“彳”,隐徽字左部件;第二句隐其右部件;第三、四两句则分别欲隐其中间两部件。 盖汉字常因形似而误用者多。这里我们只稍加留意,就不难发觉这第三句虽意在取“崔”和“失却佳”,为“山”,其实却无所取。因“失却”的“佳”,表的美好义,音jiā,本属“从人、圭声”的形声字,今书写,其右部件为二土,所谓“土重土”。而用来离析的“崔”,字里头并无“佳”。《说文》:“崔,大高也,从山隹声。”就表明“崔”里只有  相似文献   
8.
<正> 邵则遂同志《用训诂方法辨析同义词一文》,其所以能提出“‘会’字是‘人的相合’”的观点,是基于这样一种结论,即:引《说文》“会,合也,从△曾省,曾,益也”引《说文》“△,三合也,从人一,象三合之形”,然后将“△”所表示的“从人一”,代入到“会”所表示的“从△曾省”去,于是这就有了“会”是表“人的相合”的结论。很明显,这种用“代入”释“会”,看来也在“用训诂”,引《说文》,其实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正>均一画。|,古本切(gun),“上下通也”;,其月切(jue),“钧逆者谓之”(以上释均见《说文》)。但今二字作为部首字,已不涉及它们的义。如“丩”、“丰”、“子”、“事”,前二字所以归|部,后二字所以归部,皆因其支撑字体的主笔画分为|和之缘故。  相似文献   
10.
<正> 《左传·僖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句晋杜预注:“辅,颊辅;车,牙车。”清余诚批:“颊辅、牙车,乃就口齿说”,“辅车唇齿本自一类”。(《重订古文释义新编》,一九八六年武汉古籍书店影印本)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辅,面颊。车,牙床骨。”一九八五年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辅,面颊骨;车,牙床骨。”同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守谦《左传选译注》:“辅,面颊,即腮帮;车,牙床骨。”一九八六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古文观止》译注本(阙勋吾等同志译注):“辅:颊骨。车:牙床。”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