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级行政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各种决策,各职能部门贯彻学校决策的具体措施,最终都是通过系级行政管理得到实现的。系级行政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微观层次,是在宏观管理的制约下进行的执行型行政管理,因此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毫无疑问要受到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系级行政管理就是无所作为的。我认为,在一组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重组各种因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能在单个因素并不优势的情况下,取得整体最佳效益。欲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把系级行政管理从经验管理转移到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明确系级行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系级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系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搞清楚上述几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并付诸行动,才能切实搞好系级行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采取什么样形式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这是我国在近三十年的实践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为了寻找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贯彻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邓小平文选》的发表,为我们找到了这种具体形式,从而为解决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即浅谈我们学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消灭阶级特权,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是消灭阶级。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较之于资产阶级平等观是更高层次的平等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平等观。但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决非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的平等目标。但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满足于对“消灭阶级”这一高层次平等观念作抽象的论述,忽视了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了对社会主义平等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和探讨。这样从空洞的原则出发,就时常把人们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平等要求看成是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或资产阶级的平等观,似乎只要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消灭阶级的平等观,一切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合理化了,  相似文献   
4.
读了邹东涛、杨秋宝合著的《经济竞争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觉得该书不仅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一,关于对我国目前经济竞争开展程度的估价和对反竞争力量的治理问题。作者指出,我国目前不仅在政治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样处在初级阶段,自然经济的痕迹还大量存在,旧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破除,新的体制还处在建立过程中,这就使得我国经济竞争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反竞争的力量,诸如垄断、企业不合理行为、机会不平等、市场不健  相似文献   
5.
十年改革,随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但与此同时,在经济、社会、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于是,一些同志提出了:“历史进步与道德落后”的二律背反问题——即工业文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道德的退化。如何正确认识和回答这一问题,笔者以为对于“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1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罗纳德·哈里·科斯,以表彰他“对于理解经济的制度结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斯的经济理论是以交易费用为出发点的,正确认识其交易费用理论,对于把握其全部学说,对于吸收、借鉴其学说中的合理成份,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许多经济规律,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规律,这就是基本经济规律,它反映着经济中最本质的联系。这个规律说明社会为社会生产定什么样的目的,使社会生产服从于什么样的任务,并说明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手段。社会生产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这个有机统一体,就是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马克思首先发现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马克思在其不朽的巨著《资本论》中,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详细地阐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以及剩余价值理论发展史。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揭示了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而使价值得到增殖的秘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学理论中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经济效益。这个概念提出后,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许多同志认为,经济效益和经济效果是一对等同的概念,采用经济效益这个概念,仅仅是把它作为经济效果的替换。(见《世界经济导报》一九八二年一月四日关于经济效益概念的解释)。另一些同志则认为,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但由于他们阐述的理由不够充分,尚未受到人们关注。因此,进一步研究这两个概念,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经济效益这个概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讲求经济效益,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任务。本文试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和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必须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应该包括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当这种经济条件变化或消失了,经济规律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要认识、掌握和运用经济规律,必须首先认识清楚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少走弯路,少付学费,少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对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的经历,可以充分地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