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直以来,学界对多媒体教学多有肯定之处,而对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少有论及。本文就从此切入,通过全面考查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接受的多重影响,深入探讨多媒体教学的多方面特性,为更科学地运用教学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记忆总是被现实征用的,人类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也时有阻隔或失败。《挪威的森林》就反映了记忆和身份认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对于《挪威的森林》中的众多人物以及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各色人物、甚至对每一个个体来说,人和生命都是有限的,"自我"总是一个不完整、有欠缺、时时刻刻承受着矛盾和分裂的状态。虽然我们总是试图要去修复它,但它不仅在本质上是不能被修复的,而且实际上它也不需要被修复。正是这种形形色色的断裂和缺口才形成了"我"之所以为"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和逻辑范畴,体现为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三个方面,对应为现代化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和宗教世俗主义运动.中国现代性精神的展开是以"自反"为主导的,它带给20世纪中国人最全面的后果就是生存背景的被改写,"断裂"成为20世纪现代性的宿命.  相似文献   
4.
谈及文人与酒,不能不说到阮籍和李白。他们都是性情中人,极好饮酒,他们的生命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极为相似。但由于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受的哲学影响木同,并且各卧注格差异也较大,因此在这种表面相似性的背后实际潜隐着的是绝大的不同,在某种一脉相承的生命存在形态下实现的是两种迎异的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本文拟从醉酒之形成。姿态和意义这三个方面切入,比较阮籍与李白之醉酒的异同,并从而探究这两种人格精神的文化内涵。一、无奈的抉择:为醉而醉与不醉自醉对阮籍和李白来说,虽然醉酒是一种相同的个体生命方式的选择,但蕴含于…  相似文献   
5.
想象的文化记忆--论怀旧的审美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怀旧与回忆有同有异,在审美创作、审美接受和审美情感三个层面上,怀旧体现了其作为一种审美心理的独特性。怀旧是一种建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甄别和想象构造,是一种想象的文化记忆,怀旧感是伤感与优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7.
小组合作优势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参与度不够、思考不积极、师生及生生缺乏交流等多种弊端,可以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掌握正确的、灵活的应用这种方式的技巧,开展的效果不太理想,甚至导致了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秩序混乱等不良情况。因此,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开展时的注意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是连接当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和符号学美学两大流派的中介,本文试通过对符号内涵的界定、符号性行为与符号的功能三方面的阐析,综论朗格理论的意义与局限,给定其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成为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社会变革及文化转型的“元语境”,这既表明中国学者对现代性理论的信任和追捧,也暗含了中国现代性研究与本土经验之发掘相对脱节的问题。本土化现代性研究可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后殖民主义本土化”两种思路,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又互相交叉、互相论证,对它们的研究反映出现代化的尺度,引发我们对“文化翻译”的另类思考。  相似文献   
10.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是连接当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和符号学美学两大流派的中介,本试通过对符号内涵的界定、符号性行为与符号的功能三方面的阐析,综论朗格理论的意义与局限,给定其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