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氮肥总用量为主处理,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副处理,主副处理各设四个水平。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籽粒中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及最终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在不施氮与低氮水平下,表现为40mg/kg>60mg/kg>20mg/kg>0mg/kg;在中氮与高氮水平下,表现为20mg/kg>0mg/kg>40mg/kg>60mg/kg。相关分析表明,非蛋白氮含量急剧下降阶段即蛋白氮含量急剧上升阶段的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后10d开始籽粒蛋白氮与收获后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显著相关性。因此,烯效唑处理提高了籽粒中的非蛋白氮含量,从而有利于籽粒蛋白氮的合成,进而影响籽粒最终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90、180、270、360kg/hm2的氮肥对播娘蒿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显著增加播娘蒿的产量,与对照相比,施用氮肥处理的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株高、千粒重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虽然降低了单位重量(g)中的淀粉含量,但增加了旗叶中可溶性糖的输出率,有力地保证了籽粒灌浆物质的来源,最终运输到籽粒中的碳素绝对量有所增加,因此淀粉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沿淮地区目前生产上应用的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矮抗58的株高较矮,重心高度较低,且其茎蘖数、穗粒数、千粒重在半冬性品种中均是最高的,其产量在半冬性品种中最高;偃展4110的株高相对较矮,穗长和重心高度适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弱春性品种中最高,其产量在弱春性品种中最高;皖麦29与偃展4110的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产量也相对较高。半冬性品种矮抗58,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和皖麦29可以作为高产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200Gy 的60 Co -γ射线诱变皖麦50的干种子,对 M2的性状进行变异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异系数看,粒重>粒数>沉降值>退化小穗数>千粒重>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湿面筋>蛋白质>硬度指数>穗长>株高>小穗数>出粉率>吸水率>容重。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相关极显著,营养品质性状与加工品质性状间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7.
8.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这也反映了我国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专业课在大学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往往较大,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非常必要。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手段方面、理论教学过程方面均注重改革创新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物栽培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作物栽培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而且对于其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各论的教学也有很大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本论文从实验项目的设置、实验教学过程以及实验评分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作物栽培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以期为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酚酸类化感物质阿魏酸、香草酸以及两者的混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小麦幼苗的根长度、苗长度及干物质积累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丙二醛含量有所增加,并且随浓度的增加,效果越明显.但总体上来说,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