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分四个部分。一、综合评价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扼要阐释学报编辑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关系。三、对学报编辑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系统分析。四、论证设计学报编辑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控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目标性信息表述方式和中介方式的广告传播就其存在论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在深远的文化学视野里与作为人类创造性产物及其过程的其它文化事实相骈连。广告的文化起源无疑是这种骈连关系的最本原的注释。本文讨论了:一,文化起源的哲学意义;二,广告文化的结构关系;三,广告观念的文化起源;四,广告形态的文化起源;五,原始广告的发展特征,着重从文化起源的规律性范畴中探寻和阐析广告起源的基本意蕴与内容。由此得出的结论性命题是颇富创造性的,其主要包括:一,广告观念起源于人类文化观念的开端,它以体现人类生命发展和社会形成的根本意识——“群类意识”核心为观念,与人类最初的包含神秘性、互渗性、具象性等特征的原始思维观念相伴相生,并伴随人类社会结构关系的不断发育和完形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以及交往性活动中逐渐具象化为各类最初看来模糊不定界限不清的表现形态;二,文化起源之初的原始广告形态在其总体上经历了由体态广告向物态广告转化发展的基本过程,前者主要依手势→语音→语言→动作→体态的顺序演化,后者大致依标志→物记→石文→雕饰→仪式的线索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存在论角度阐释了作为典型社会角色的广告现象的现象学角色依据。它由社会对广告的包括如下十项基本内容的角色期待关联构成,即:1)提示性信息传播角色期待;2)大众性目标劝服角色期待;3)选择性行为导向角色期待;4)构造性欲望激励角色期待;5)文化性符号指代角色期待;6)真实性主题创意角色期待;7)确定性信源支配角色期待;8)持续性媒体传播角色期待;9)结构性社会调节角色期待;10)表现性功能代偿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4.
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和考察公共关系这一颇具行为主义色彩的“公众沟通”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人类社会关系的组织化方式、沟通化方式乃至功能化方式的公共关系的存在与显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单纯以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为直接目的的功利性的人类行为综合物,在其更高的意境上,公共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建立在人类共通性的需求与愿望基础上的以人类的相互理解、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为原则的维系着人类利益和秩序的伴随着文明演进、文进化和社会变迁之始终的普遍性的人类社会关系整合体。据此,我们从五个根本方面展开了公共关系的哲学逻辑:一、公共关系的人类学原则;二、公共关系的社会学原则;三、公共关系的政治学原则;四、公共关系的经济学原则;五、公共关系的传播学原则。因循上述原则,本文便有了这样一个合目的论的公共关系的理解性的哲学结局:公共关系乃是一个组织为了表达一种信念而向其目标公众所实施的基于人类利益、社会秩序、经济效用、传播联系等原则的沟通形式,其目的旨在实现一种人类现实性关系的和谐与均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提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观点:整体营销运动论。由之所展示的现代营销哲学使我们得以从观念、架构、过程三个方面对现代营销管理思想的基本意境和内涵给出周致而从容的解释。本文的主要努力及其成果并不在于对营销运动作为一种存在的“营销事实”的现象的揭示(这常常使某些营销理论停留在一种静态的描述的层次),而在于对其“营销关系”的逻辑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为《广告文化论》的引论部分。文章首先在全面回顾文化概念演化的同时建设性地给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系统观。认为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结构文化、精神文化三种基本要素相关构成的人类社会行为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宏观意义的广告文化概念进行了全面全新的定义和阐释。并进一步对广告的文化本质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讨论探析。认为:广告是一种综合文化因素较强的结构功能关系复杂的文化现象,它以人类社会结构形成之初的“群类意识”为思维起点,以“广泛告之于众”的基本方式为根本结构关系,以最终实现对社会生活方式或生活内容的适应性调节作用为主要功能目标。广告的文化属性由1)社会性,2)结构性,3)目标性三个根本特征整合构成。广告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深切体现出了1)文化波动性,2)社会整合性,3)结构同一性三个基本的文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系统批评》是作者尝试建立的一种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文学批评方法。本文是其论纲,从系统批评的思想起源、文学系统的机制、系统批评的结构框架三个方面,论证了系统批评存在的可能,介绍了系统批评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续接1994年第3期,为《营销管理思想的现代阐释》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