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但不是唯一参与者,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依托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如果脱离了家庭教育的配合,是注定无法获得成功的.因此,家校互动,不妨从以下"三让"入手.  相似文献   
2.
对问题的思考缘于一次听课活动:明明布置了学生预习,数学问题的结论都显示在文本中了,学生对问题的最终结论已经清楚,对结论的推导和研究方法也有所了解,教师却偏偏要把数学结论、研究方法遮遮掩掩,不愿揭示。故布迷阵,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钻进他预设的"教学圈套"中。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堂曾得到省名师具体指点的数学研讨课,执教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上课伊始,教师先创设了一个海岛探险情境:相传,太平洋上有一处岛屿,曾是海盗经常出没的地方,现在海盗已经被消灭了,但据说海盗在那里藏了很多宝贝,吸引了许多人去探险。你们敢去吗?在茫茫的大海上,咱们扬帆起航了。哎呀,方向弄不清楚了,快来一起想想办法。你知道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引出课题。之后教师安排了一个体验活动:1.认识教室里的东南西北。2.体验方向的相对性。(1)以中间组为中心,给自己的组用上“东…  相似文献   
4.
郑可章 《教育文汇》2008,(11):35-35
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和同学们签订了学习协议,并给了他们一份学期学习清单,帮他们详细列出了在本学期中我们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比如,这个学期学习什么内容,每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各个单元中大致有什么学习难点,可以采用哪些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参考哪些有用的教学参考书等。对于课后作业,我要求他们每天学完后,自行决定。我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5.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定位.重主动、重合作、重探究是其基本内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许多教师还存在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本文力图结合笔者的亲身体会,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2010年2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虎年元宵晚会.董卿当晚在主持节目时现场背了一首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shu)。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在沉默中听课,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沉默的学生则成为教师关注的死角。新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合作、参与与探究列为重要的培养内容。面对课堂的沉默,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创设全员积极参与的和谐教学环境呢?“有想法就直接发言”由学生沉默而引起教师的“一言堂”,是一种普遍的课堂病症,不仅反映出教学策略和教学生态的问题,而且引发我们思考学生的参与权力和责任意识等的培养问题。对症治疗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  相似文献   
8.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引出课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将一个小圆片进行对折,量出折痕的长短,从比较折痕中引出圆半径、直径和圆心的概念。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规中矩,倒也无可厚非。但在仔细观察学生量折痕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圆十分熟悉,毕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生活中他们对圆早已是司空见惯。有些学生不但知道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也知道如何利用圆规画出一个合乎要求的圆。一学生悄悄说:“直径和半径的长短其实听听名字就知道了嘛,这些有什么难的?我早已经会了。”看他们熟练地对折圆片,并测量圆直径和半径的长短,我…  相似文献   
9.
衡阳朱老师来信提出问题:“探究性学习”正成为教育界的一种时尚,从言说到论文,从讲座报告到课题研究,围绕的主题都聚焦于“探究性学习”,充分反映了广大教师积极的参与意识和饱满的改革热情。然而,反观这一时尚给中小学带来的变化我不禁想问,是不是只要学生动手探究了就是探究性学习呢?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 这是学习方式的定位。重主动、 重合作、重探究是其基本内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定位.重主动、重合作、重探究是其基本内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许多教师还存在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本文力图结合笔者的亲身体会,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问题之一“:懂”装“不懂”.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仍然以教师的单纯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被动的接受,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只有在上公开课、优质课等时候,教师才考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来说,这种学习方式不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特别是为体现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服务的.只要有了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堂课也就可以美其名曰为“新课程课”了.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懂”装“不懂”.这是一堂五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圆锥”.老师拿出了几个圆柱和几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分给各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将水或大米用圆锥装满,倒进圆柱中.很快地,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做完了实验.师:你们倒了几次刚好将圆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