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精神分析学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但是这个现象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按照时间顺序,马克思主义文论对精神分析学的融合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孕育阶段、融合弗洛伊德思想的阶段、融合拉康思想的阶段和后现代主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人物和融合的特点,都对当时的文学批评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趣的切入点,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郑鸿升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6):68-71,85
《丁登寺》这首诗在了解华兹华斯早期的思想特别是宗教观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以来,国外的评论家从多种角度对此诗进行不同的解读;而国内的批评几乎都局限于从泛神论或自然主义的角度解读此诗,忽略了超泛神论和活力论这两个重要的解读角度。超泛神论解读是对泛神论解读的延伸,而活力论解读则是对泛神论和超泛神论解读的颠覆。通过分析和对比这三种解读,可以获得对《丁登寺》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red”和“红”这两个词汇在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异同。分析了“红”这个词汇在古诗词中的一个特殊用法以及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并与英语单词“red”在英国诗歌和习语中的用法进行尝试性的比较;并认为在英汉翻译时应该意识到这种意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red"和"红"这两个词汇在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异同.分析了"红"这个词汇在古诗词中的一个特殊用法以及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并与英语单词"red"在英国诗歌和习语中的用法进行尝试性的比较;并认为在英汉翻译时应该意识到这种意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