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917篇
科学研究   1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科学教育概坛》第30页中描述了维国茨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即儿童的独立思维和操作能力与在他人(如教师、家长)协助下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其“最近发展区”不断缩小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思考如何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对儿童的学习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与支持,这是体现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最重要的策略。教师若不真正了解学生正在想什么,教学就没有针对性,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然后寻找他…  相似文献   
2.
3.
班主任在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班主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对学生及早地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从教的方面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为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已经成为主体教育研究在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活动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人的活动是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源,是人的生命以及作为个性的发展与形成的源泉,教育学离开了活动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因此,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的逻辑起点。人的主体性存在于三个层面:精神层面,需要层面…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时间(上古-中世纪)为线索,阐述了图书馆建筑及功能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7.
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家的作品,会感到由于当时白话文尚未完全成熟,汉语语法也未形成系统,作家的文字、标点符号常有不规范之处。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在这方面似乎更突出一点,因为此文是作者被人函索坐索逼得急了,于一个早晨挥就的。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常规引导学生欣赏了本文浓厚的感情、隽永的意味,优美的文辞之后,我突发奇想,给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语法课:请学生给名家挑刺,找出本文的语病和标点用错的地方。这堂课一开始气氛并不怎么样,可越上效果越好,后来不得不规定每位学生只准上台一次,且只准说一个错误。一时间,教室里咬文嚼字的,查字典的,翻其它工具书的,排队等上台的,气氛十分热烈。课后,我将这一堂课的有关内容总结如下:一、关于语病的1“.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前半句是偏正结构“我……的理由”,“理由”前已经有助词“的”,故“我的不远千里”中的“的”多余,应删去。2.“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之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尝”的是“味”,“看”的是“...  相似文献   
8.
郜積意 《中国文化》2006,39(1):85-98
一、小引自劉歆與太常博士之爭始,至何休與鄭玄的《三傳》之分,漢代今、古文學之爭的主題發生了明顯 變化,即從爭立博士官向經義之爭轉變。變化的發 端,肇始於光武世范升和陳元的爭論,而白虎觀會 議《公羊》家李育以義難賈達,也屬於經義之分的範圍 (見下)。衹是兩次爭論的文獻基本亡佚,無法提供具 體的例證。至於何休、鄭玄關於《三傳》的分歧,雖然衹 存留零星史料,卻展示了經義之爭的具體面目,并為 人們理解東漢後期的經學之爭提供了進一步考察的  相似文献   
9.
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图书馆阅览室工作的实践及相关资料,对阅览室期刊的订购、借阅及收藏等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汉族和蒙古族两个民族高中生不同的人格特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采用卡特尔 16项人格因素问卷 ,利用测验法和谈话法 ,SPSS统计分析软件 ,结果显示 :汉族和蒙古族学生有三个共同的影响因素即忧虑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因素。除此之外 ,汉族学生有乐群性、聪慧性、幻想性、怯懦与果断型 4项人格因素与学业成就相关 ;蒙古族学生有稳定性、敢为性、适应与焦虑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因素 6项人格因素与学业成就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