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最近,学习“如何”“何如”“若何”“何若”等疑问词语的用法,《文言虚字》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鞭辟入里,使我受益不少。只是,说“如何”等同于“何如”,“若何”等同于“何若”之类,作为普遍性的规则提出,一时间,还接受不下来。提出一些意见,同同志们商讨,并请赐教。《文言虚字》说到“何如”“何若”“如何”“若何”“奈何”等,认为“如”“若”“奈”是一音之转,“何如”和“如何”只是词序先后的差别。这个说法同上述《古代汉语》(修订本)的说法,精神上似乎一致。《古代汉语》(修订本)说,“何如”又说成  相似文献   
2.
在文言文里,“所”字常常用如下列加点各结构的成分:《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史记·项羽本纪》:“若属皆且为所虏。”《淮阴侯列传》:“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孟子·滕文公上》:“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这种“所”字属于代词吗? 马建忠以来,我们的语法学家多认为它是代词。其中为我们熟悉的说法有两种,都说它是指示代词,但是比之于“兹”“斯”“是”“此”等,又有它的特殊之处。分别开来看,一种说法,拿“所 动 名”结构为例,例如“召所从食漂母”,说是如果“从”字前面不  相似文献   
3.
汉语也有被动结构,这似乎不成问题。但是迄今一问到它的结构特点怎样,有几种形式,答案就不清楚了。单说“为”“见”“被”等的词性吧,有的说是助词,有的说是助动词;有的说除“被”是介词,此外是助词;有的一概未定,谈到它们时就被称为“为”字“见”字,等等。现代汉语教材里,“被”,一般说是介词,也有管“被”后面不带出施动者时又叫助词的。“为……所”的“为”,又有不少同志认为它是动词。看来,要想理解汉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的急速发展,这同帝国主义炮舰轰开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局面有关。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摸索富国强兵之道。“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毛泽东选集》四卷,1358页)其中,派去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在日本,汉字早已流行,用来记录于日本有用的中国古词语。这时,他们却利用汉字造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汉语语法中称之为“因果”关系的复句,常常用来表达演绎推理。说“因果”复句用来推理,大概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之间谁也没有异义。问题在于教学中如何  相似文献   
6.
请先看如下一段文字: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末句上那个“国”字,王力先生等编的《古代汉语》,其文选《蹇叔哭师》篇,无注。朱东润先生等编的《中国历代文选》上编一册,89页,说是指郑国,原注是:“国可得也,可以取得郑国。”我想,也许这个“国”字作“春秋以来诸侯国”讲(如把这个“国”字作郑国讲),其可能性不大,作当时诸侯国都城(城邑)讲的可能性却要来得大。底下,且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读李铨白同志《通假字55例》(《语文学习》80年1期),得益很多。两字意义本来不同,仅仅由于音同或者音近,甲字借来表示乙字,而且在古书上是通行的,如果就这种关系,把甲字说成是乙字的通假字,那么文章中“直”“齐”等字无疑是通假字,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