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人之赋 ,盛誉洪州地势之雄、人物之盛、秋景之丽、名阁之壮 ,不仅在记实 ,而更在借机抒写郁于胸中的浩然气概。社会情景与自然之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响和谐而成一幅气韵生动的绝妙音画。写景状物 ,叙事述愫 ,深得曲致之美 ;视角转换 ,体物情深 ,极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妙趣。壮阔的气象 ,深远的意境 ,激扬的情感和沉雄的潜词感人至深 ,使读者在对历史和世事的反思中领悟人世沧桑和人生甘苦 ,于视听交感中提升人格境界 ,于雄快豁达之中欣得深远跌宕之神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诗歌创作,前后风格不同.前期的<望岳>一诗,有盛唐气息,壮怀高远,大气磅礴,现少年风华,本体性格.其诗有进取心、崇高感,有哲学意味、象征意蕴,挥洒出一种自由、一种豁达、一种境界、一种气魄、一种心志向上的巨大的力量.后期的<登高>一诗,由于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坎坷遭遇,虽说豪情犹存,但诗风大变,由沉雄而沉重,由沉重而沉痛,然痛愤哀怨而不失忠义之气,梗慨之气中则显沉稳顿挫,并且在沉郁顿挫中表现出诗的大气象、大境界,在苦恨交叠幽愤难抑时,放笔直写,又化为秋日悲剧情调中忧国忧民伤时伤情的形象写真.诗人,是一个以诗为血为肉为骨为灵魂的人.  相似文献   
3.
传说中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用的是“疏通”之法,关键在一个“导”字;而其父鲧降水不成,用的是“围堵”之法,则坏在一个“堵”字上。教师的教学虽非治水,但其中却有“治教”和“治学”的学问,同样有一个“堵”与“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八三年九月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我们现在的大学文科教学,特别是成人高等教学,却仍然如万里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采取的是一种封闭型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这就很不适应形势的需要,难以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三个面向”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
一(小说与音乐: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的渗透) 为了表现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的生活流程,也为了表现内心世界日见丰富多采的人物的感情逻辑和性格逻辑,小说与音乐,在王蒙的艺术创造天地中,走到一起来了。 假如我们暂时搁置音乐籍以表现自身的物质手段和物理性质──声音及其音响运动,那么,我们读王蒙的作品,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音乐感受,自会感到一种微妙的、含有情绪流  相似文献   
6.
(三)陆文夫怀着“寻求某种美好的生计”的强烈愿望,总是力求把生活客体和自我意识融注在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之中,从而“达到真善美统一”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7.
编后记     
苏州市各区小学校长,为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争创一流教育,踊跃参加了苏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校长培训班.各位校长克服了许多困难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育和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以来,我校在市教委和苏州教育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积极探索干训和师训工作新路子,迄今已培训了各种类型的学员1718人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增强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功能和发展活力。 一、从提高整体素质出发,分层次地搞好师训工作 我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十分注重对学员进行素质教育,使其思想、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等诸多方面均能和谐地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又根据不同学员的实际情况定出不同的教育和教学要求,体现教育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一般而言,我校师训主要有以下四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我们进行不同阶段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落月摇情寒山钟——张继《枫桥夜泊》的诗学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人用借景手法,把饱尝风霜的人生感慨外化为一种动人的审美图画,在视觉和听觉的转换中,表现出内在的心理节奏,使外物与心境相激相荡,互渗相通,创造出一种富有神韵的艺术意境,从中生成一种新的意义,透现出普通的人性和性灵,终成千古绝唱,名闻遐迩.  相似文献   
10.
陆文夫的小说,常在悠悠的小巷中现沧海之变,在古朴的庭院中写人情世态,虽没有云卷潮涌的雄浑气象,却有秀润清雅的江南情调;虽没有铜板铁杵的激越声响,却回旋着水乡的旋律和古城的清韵;虽不见扭转乾坤叱咤风云的高大形象,却能从普通人的音容笑貌和人生沉浮中显示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