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现代职制改实验在苏南 四位地方官欣然谈打算江苏王珉,陈浩,王竹平,陈三林王珉(江苏省省长助理):国家教委决定在我省苏南地区进行现代职教制度建设的实验,这是对苏南地区和江苏全省职业教育的鞭策和促进。这项改革试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2.
绿色高效课堂就是在民主、和谐、参与、竞争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高昂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过程。自学型课堂以自主学习,自主扶助为途径,以"会自学、会自评、会自悟、会自创"为学生培养目标的课堂,是一种最能体现分层教学的课堂,是一种最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是一种最能伸张学生个性的课堂,最能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智慧的高效课堂。所以自学课堂是一种真正的绿色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就能顺利进行,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和谐轻松,那么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计算机操作娴熟,制作教学课件也是一流的。可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被学生认同。究其原因教学语言的表达是其中之一。教师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更不会用富有感染力和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接受。学生当然不愿意听老师讲课,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教育家马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计算机操作娴熟,制作教学课件也是一流的。可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被学生认同。究其原因教学语言的表达是其中之一。教师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更不会用富有感染力和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接受。学生当然不愿意听老师讲课,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校地合作是校地共赢发展的新模式.校地合作可以使学校和地方的建设协同发展,是学校的发展归宿和落脚点,能使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改善民生,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校地合作可以实现校地双赢的局面。为了更好地实施校地合作,学校要更新观念,成立专门对外合作机构;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保证校地合作的顺利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定校地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支服务校地合作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发挥校地合作中地方政府的服务与监督职能。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完善校地合作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1988年,国家教委和省政府确定我市为全国和省的城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五年来,在国家教委、省政府以及中央和省的有关部委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我市根据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在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新的运行机制、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回顾十几年的改革历程,面临九十年代的挑战,我们深感必须不断加深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1设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根据这一总目标制定的三维目标及行为与创新目标,不但要与教学内容相符,而且要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有在此目标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才易于被学生接受,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他们主动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应尽可能以学生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目标。信息技术教学要回归生活,关  相似文献   
10.
为深化企业改革,有关部门制定了企业改制的操作方法,它们对规范、引导资产评估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改制企业的不同特点,有些具体问题,因现行资产评估的有关规定不够明确,或评估人员理解上的偏差,使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文章根据评估实践中的经验,对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产成品、机器设备、房屋及负债等几个方面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