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戏曲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电影则是一种依靠现代工业基础而形成的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独特表现形式。两者结缘是从二十世纪初电影刚刚由西方传入中国开始的。电影作为戏曲传播的新媒介,记录了戏曲的声像资料,并以自身的艺术特点影响到了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和舞美布景等各个方面。戏曲电影运用视听语言完成了对舞台戏曲的升华,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之一,它是电影艺术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立德树人之地,是主流价值引领下青年学子的培养高地,其中对于新闻专业的教育教学则更需要发掘并运用思政元素,实现与时俱进的思政观转换“。融合新闻学”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建设的全过程,研究了专业知识体系与思政体系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以专业课程教学为创新本源,结合思政价值倡导,全面分析了课程思政在融合新闻教学中的内涵呈现与形式应用,最终实现以新的课程设计思路与教学手段,加强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塑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电影兴起是中国共产党改造现实与弘扬革命的一次重大文化实践,它实现了本土电影形态从泛道德化的“复古”到直面社会历史语境的“介入”。以成立“党的电影小组”为发端的一系列组织领导和“有片必评、互鸣互纠”的思想指导,使中国左翼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和建构,完全有别于以往电影创作与研究中那种个人式的单纯、自为的文化思想活动,并最终发挥了电影在中国共产党整体文化事业中的重要功能。这不仅使得左翼电影本身的创作和批评在当时影响甚巨,还深刻影响了中国电影后续的表现形式与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5.
"山寨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伴随着媒介融合的潮流,以娱乐化的"戏仿"方式表达着对传统媒介的反思。透过"山寨文化"这一文化现象,可以探讨媒介价值观所反映的当今信息时代人们的文化态度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电影诞生与创作初期的影片都是由单镜头摄制完成的,这样的镜头虽然不是长镜头理论范畴中的长镜头,但是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里表现的以人物主体动作为主的涌动影像,已经显示了长镜头的放入始源与雏形。安德烈·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的概念,巴赞提出:“若一个事件中主要的内容要求两个或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应被禁用”。那么该使用的就是长镜头。  相似文献   
7.
DV从出现伊始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作者的一支"影像自来水笔",使影像制作能在一种更为宽松自主的创作平台上书写。DV创作中的导演艺术超越了传统,它强调亲身参与其间,操作设备完成作品。以此来实践自己对人物的塑造、情节展现等方面的艺术构想。导演艺术的变化使更多人在创作DV时当上了自己作品的"导演",拥有了一种表达自己的手段,一种张扬个性的自由,这也促使了DV创作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