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面对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美、英、法、德、日以及包括前苏联在内的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纷纷把目光投注到教育上,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采取了许多措施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教育改革风潮。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散文艺苑中,曹靖华先生是一位辛勤耕耘历久不辍成就卓著的业余作者。他的毕生精力虽然主要倾注在教学和翻译方面,但那些出自他锦心绣口的华彩文章,却为许多散文爱好者所倾心,所动情。 曹靖华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人,生于1897年二十年代,曾两次赴苏,并任教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东方学院。三三年回国后,主要从事教育和翻译工作。建国前,曾先后在北平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大学等校任教,翻译了大量的俄罗斯和苏联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又任北大俄文系主任、教授,同时以更大的精力翻译出版了许多俄文书籍。契诃夫的《三姊妹》、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瓦西列夫斯基的《保卫察里津》、裴定的《城与年》、肖洛霍夫的《死敌》、《契诃夫戏剧集》、《盖达尔选集》等二十余部译著,皆出自他的手笔,他还编译了列宁的故事、传说,斯大林、夏伯阳的传说和苏联民间故事《魔戒指》、《蓝壁毯》等,被鲁迅称为“一声不响,不断的翻译”的翻译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浩如烟海、源远流长的文化宝库中,咏松、竹、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接受这份遗产,吸收其有益的营养,是发展今天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民族自强自信精神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松、竹、梅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写竹的诗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卫风·淇奥》);“(竹擢)(竹擢)竹竿,以钓于淇”(《卫风·竹竿》)。二千五百年以前,孔子就曾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诗经》中虽没有描写梅花的诗句,却有以梅子的坠落比喻青春消逝的《摽有梅》。汉赋中有赋松的篇章,《乐府》中有《梅花落》的曲调。  相似文献   
4.
靳先生在该论文的上半部分谈到语文教育的改革时提出: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能型人才,二、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编选教材。以下刊发的是靳先生对该问题的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