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一个崭新研究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特点和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国内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修宪及德国国内的排外纳粹思潮等 ,我们不能不产生疑虑和担忧 ,德日要给新世纪的世界带来什么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我们有必要去全面剖析上世纪德日是怎样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并走向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的。一、相同、相似之处(一 )从形成的历史根源上看 :两国都极具侵略扩张性。日本经过明治维新 ,成为一个政治上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走向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明治维新很不彻底 ,还残存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保留天皇君主制 ,明治政权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 2 0世纪初 ,日本向帝…  相似文献   
3.
4.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历史教学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就历史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去探究和发现学习历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观点,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探讨。一、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性和批判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陈规,在课本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探究。打破学生那种已经习惯了的、只能是接受课本惟一结论的历…  相似文献   
5.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汉军 《学科教育》2002,(7):27-29,48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一个崭新研究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特点和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进行了一节历史研讨课教学的尝试,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目的。下面以“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这一课题为例,就历史研讨课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一、历史研讨课的组织实施(一)课前准备1.确定课题。课题是研讨课教学的中心,课题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造性。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又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发展历史。为了使学生能熟悉和掌握这一段历史,在学完《辛亥革命》一课后,笔者设置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