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1.
双宾语结构的名词赋格现象一直都是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文献中,Chomsky (1981, 1986)、Larson (1988)等认为间接宾语被赋予结构格,直接宾语被赋予固有格;而黄正德(2007)等则认为间接宾语被赋予固有格,直接宾语被赋予结构格。本文从跨语言的角度分析固有格假设在理论和经验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都被赋予结构格的观点,即结构格分析法,并论证结构格分析法不仅能合理、统一、简洁地解释各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被动化移位模式,还有利于解释与格结构具有"致使拥有"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如张三死了父亲及张三被杀了父亲)的句法生成机制提出解释。根据本文的分析,动词之前的非论元名词组不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在标句词组(CP)的指示语位置上基础生成的话题。动词后的客体论元名词组并不处在它的基础生成位置上。该论元名词组在动词之后的逻辑宾语位置上基础生成,因为受到格因素的驱动,移位到TP的指示语位置接受主格特征核查。然后该名词组经过右向外置移位嫁接到了TP上。右向外置受语用因素作用,其结果生成一个句末焦点。本分析模式不仅具有经验和理论优势,而且可以为其他一些相关的棘手结构提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早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最简探索:框架》(Chomsky,1998)为理论框架,对汉语被动句的典型句式“被”字结构做了初步探讨。本文认同“被”字是汉语中特有的一个带有强名词性特征的功能语类的假说,它应该选择一个及物结构vP。“被”字结构的主语是通过移位生成的。本文还在早期研究——对完全被动句和施事省略句的转换生成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领属被动句和双宾被动句的转换生成假说,并通过实例加以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