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元杂剧中,大量采用北方的方言俗语、通行的少数民族语词,它对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完整戏剧的故事情节、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各种人物的艺术形象、宣泄作家的立场、积极表达戏剧的主题以及对元杂剧的繁荣提高、广泛流传,毋容置疑,发生过重要作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在评击封建礼教、主张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同时,对佛教亦进行了嘲讽与揭露,王实甫在揭露佛教的虚伪、批判佛教的反动时,采用了先扬后抑手法,极力渲染众僧不守规戒的丑陋行为,细致深刻描摹崔张在普救寺偶然邂逅、春情萌动、往来传情、深夜好合到最后两个结婚等诸多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文学艺术史,发现元代主要文艺形式——元杂剧中有很多白话的方言俗语。方言俗语,是当时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虽然经文人作家加工提炼为艺术的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但它仍具有民间俚俗的特色。诸如明白通俗、形象生动、质朴无华、有着浓厚的北方地区的色彩,同时,它又是节奏分明、音乐性强的优美的语词。方言俗语进入杂剧,  相似文献   
4.
“郑风”爱情诗的产生与郑国的经济发达有关,与郑国的地理位置有关,同时与上古沿袭下来的风俗有关,与奴隶社会奴隶制较少“礼”的束缚有关。“郑风”爱情诗不仅抒写青年男女相爱的欢乐、相会的愉悦、家庭的温馨,同时抒发爱情受阻的烦恼及弃妇的痛苦。“郑风”爱情诗是我们认识春秋时代末期郑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郑风”爱情诗抒写各种感情,真挚醇厚、自然直观、朴素明快。“郑风”以典型的语言和行动、简捷的笔墨勾勒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一) 元代杂剧中,不仅有大量北方汉族的方言俗语,仔细翻检,发现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即蒙古语、女真语、契丹语及其它少数民族的语言。几种少数民族语言在文学剧作中同时出现,甚至在舞台上用于演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列举了今天内蒙古西部地区民间存在的大量各种词性、各种形式的方言语词,说明其与元杂剧方言俗语的承接关系,并探索了这一地区为什么能保留并使用大量元代语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