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2.
《认知语言学读本》集合了认知语言学各个研究领域自肇始至今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作为基础性文献,《认知语言学读本》是一本相当好的基础性教材,对认知语言学初学者及研究人员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降,认知语言学从诞生之日起,不断反思和批判生成语言学理论,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日趋走向成熟.对语言的语音、音位、词汇、句法、语篇、语义、语用等各个层面进行了研究,展示了其强大的解释力.以《认知语言学》期刊2009年刊载的论文和评论为数据,综述认知语言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阐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探析当下的研究热点问题,展望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曾在其著作《正名篇》中就名与实的关系问题作过系统、科学的论述。王寅教授曾撰文指出,国内关于荀子的语言学思想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偏见,并提出了荀子语言理论的认知观的看法。我们认为荀子有关名的起源和名与实关系的论述与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相应观点不谋而合,甚至可以说早在几千年以前,荀子就已经论述了语言的认知体验观。本文从名的起源、制定、发展,以及名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荀子语言理论的体认辩证观。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近期学者对“来”的研究,并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多义网络模式”理论,认为“来”的意义网络是基于人类对于客观世界进行认知加工的基础之上,以“主一客一主”为互动模式的基型,主要通过人类隐喻化的认知能力构建。基于该理论框架,论证了“来”的多义络构建过程,以求揭示概念化、语法化在语言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期望该尝试能为汉语运动类动词的多义现象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结构、语义、语用等角度研究英语的体系统,也有部分学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原理探讨体的构成及认知机制。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完成进行体构式的研究,分析指出他们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上的不足和缺陷,并拟构提出了英语的三元体系统概念。  相似文献   
7.
“中语态构式”研究现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语态构式"作为一种跨语言存在的普遍现象,近年来,已有许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过多方面、多视角的研究,其中基于生成语法理论框架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也有部分学者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识解和角色调配等理论探讨该构式形成的认知过程及意义。从中外学者对"中语态构式"的研究入手,对过往文献进行梳理,重点指出其研究的不足和缺口,以期能为以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