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体现于以下五个方面。它是建构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是阶级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是解放思想,提高群众觉悟的有力武器,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前导;它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现代化,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面对社会意识出现的多样化倾向,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其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而不放弃对错误思想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人性假设不仅以某种本体论为基础,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不仅回答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就是建构和谐人性,推动人从自由个体走向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4.
人性假设不仅以某种本体论为基础,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不仅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就是建构和谐人性,推动人从自由个体走向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道德教育责任主体之外,文化始终是型构人类价值理性的强大力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分别具有不同的道德教育功能,但在通常情况下,文化因素是以文化模式的方式形成文化合力,进而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文化机制,文化也因此而成为道德教育的责任主体。文化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粗放模式",二是"集约模式"。在当代社会,集二者于一体的"混合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机制,折射出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政策和道德教育理念变迁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叫做问题逻辑思维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目标意识,即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二是问题方法,即依据问题逻辑引导思维的方法;三是价值判断,即在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赋予问题逻辑的思维方法以及各种具体问题以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智慧课堂的更迭换代加深了其工具理性扩散下的技术异化属性,致使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价值被削弱。教师长期使用智慧课堂系统一方面能够提高授课效率,但另一方面其课堂话语权开始逐渐让位于数据权力,教师主体性危机加深,教师群体开始呈现出人文关怀的缺失、意识形态领域引导权的旁落以及数据鸿沟所带来的群体分化风险。因此在教师主体与技术工具彼此和谐共生的前提下,思政课教师明确自身主体价值不仅有利于反思技术垄断对蒙蔽智慧的障碍,更能够促进大数据时代思政课的蓬勃发展,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怀法则。  相似文献   
8.
魏则胜  李萍 《中国德育》2007,2(9):96-96
先秦时期的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载体,也是传承主流社会伦理思想的符号,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先秦的礼建立在人们对礼的社会规范功能的理性认识和对礼的道德精神觉醒意识的基础上。礼的践履使人们逐渐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观念,培育道德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是指理性在特定认知目标之下关于某个对象的知识的尚未完成状态,或经验知识的待验证状态的理性表象,或理性认识对于间接经验知识的待理解状态。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叫做问题逻辑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理性将问题逻辑作为核心思维方法,通过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既定的认识目标。因此,问题意识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目标意识,二是问题方法,三是价值判断,在目标认同的前提下,赋予问题逻辑的思维方法以及各种具体问题以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