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思想的深刻性一定体现在与教育实践的血肉联系里。特级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有人系统总结、揭示和升华他们的思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对北京市20位特级教师进行访谈,总结其专业成长历程、教学思想及教学实践,提炼其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与特级教师的深度对话与合作,也是探索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的一次有效尝试,更是研究机构运用自身的学术资源和专业优势为中小学教师梳理清晰的发展历程和思想的一条很好的路径。本刊将选登该研究的优秀成果,欢迎广大读者和我们一起探寻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2.
背景说起曹保义,毫无疑问要和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师大二附中)紧紧联系在一起。1978年,21岁的他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师大二  相似文献   
3.
一、更新教育观念,将终身学习的观念$穿成人流枝繁育过程之中国1965ff法国著8的成人教啻学家深罗·郎格朗第一现提出“奖基教胄”以来,2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一种合影响的国际教育思潮。到了1994$欧洲的第二届世民继续教育工程大会上,人们y将“努督教鲁”的提法进一步发展为7“终充学】”的概志。ZI世纪谓是高训样的6rt代,知识激增,人们所要学习的东西层出不穷。即区在大学的学校教啻完成以后,人们仍然需要继续学习。通过家园、社会、工作以及生活的百个方面的体验都区恢蕾作是学】,而其种学习又要通过人的一生采进行。和贝…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实施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十年来的成果进行梳理,形成如下北京经验:构建URG名师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引领名师成长,确定“研究引领,学术涵养”为核心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明确“211”作为名师培养的显性成果。北京名师培养工作还存在培养层次单一、工学矛盾突出、理论和实践培养协调性不够等问题。未来应从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梯队、统筹整合名师培养工作、注重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结合、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等几方面持续完善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不合理负担会导致中小学教师压力增大,无益于教师身心健康,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北京市15,644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不合理负担不仅表现为工作时间长、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量多,还体现在教师感知到的工作量大.不合理的负担带来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满意度较低等不利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的不合理负担:合理配置教师工作时间,优化工作任务;统筹整合资源,提供有力支持;改进学校管理能力,提升治理水平;增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7.
鱼霞 《人民教育》2012,(5):49-50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教师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尤其是特级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他们极具个人特色的实践智慧与实践知识;这些独特的风格、实践智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最近又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提出,实质上就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观念,倡导一种学习、成就,人格成为目的的学习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实现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以便实现超越一切社会制度所追求的目标——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鱼霞 《中国教师》2015,(2):82-84
<正>我不是黄济先生的入门弟子,也不是他的同事,却是他学生的学生,是教育学的同道中人。我所知道的黄先生,更多是他对学生的仁爱,对友人的真诚,对病妻长期照顾和不离不弃。当得知黄先生谢世,心绪难以平静,写下这些文字,以一个教育学晚生的身份对一位自己敬仰的人生楷模和大师表达一份缅怀之情。初识黄济先生的名字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读本科时他编写的《教育哲学》的封面上,当年教我们这门  相似文献   
10.
教师申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调查了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规定与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了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性质与教师申诉制度内涵;分析了教师申诉制度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关系;提出了教师申诉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