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浪漫萨克斯演奏曲《回家》,屏幕上出现诸如“明月”、“海峡”、“小桥流水人家”、“匆匆而过的人流”等富有意境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音乐和画面的遐思之中。乐毕。学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师导入:听了这首曲子,真的使我想家,催人回家,如果身处异地他乡,一腔乡愁便油然而生。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常有背井离乡的无奈,离愁别绪也就会常消常涨。因此,“乡愁”这种情结也就成了文学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抒写乡愁的诗。二、增设情境,简介背景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简介背景…  相似文献   
2.
谭锴  黄晓莲 《湖南教育》2002,(15):49-49
师:朱自清先生急切地盼春,在他的眼里,心中,笔端,全是春的美景。首先,我们一起来赏析“春草图”。请同学们看,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动词来写小草?生:“钻”字。师:这个“钻”字好在哪里?生:一个“钻”字,不但让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联想,而且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师:“钻”字前还用了一个叠词,有什么作用呢?生:“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在人们尚未觉察的情况下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师:“偷偷”和“钻”这两个词,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嫩嫩的,绿绿的”是描写小草的什么呢?生:质地和颜色。“嫩嫩的”写出了初…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简言之,就是“苦苦等待、寻觅目标——咬住目标、为之潜沉——上下求索、豁然有得”。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教师只是起着“导”的作用。教师怎样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一篇课文导顺,把一堂课导活,把一个问题导通呢?我认为,以文本教学片断作为示范,能够让学生从一斑窥全豹,收到抛砖引玉、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亮点频频,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错误对成长的价值已众所周知。老师们都知道.善用学生的学习错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偶尔也会出现错误.这种教学错误的价值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其实.只要善用。教学错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6.
黄晓莲 《湖南教育》2002,(23):21-22
荣誉是什么?是辛勤耕耘后的收获。 收获是什么?是播洒心血后的金秋。 这种感受和体验,陶金秋深谙其味,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校之长,他走过的是辛勤耕耘,春风化雨,实干奉献,廉洁奉公的历程。 心血浇花别样红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培养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铸造其灵魂。陶金秋正是这样一位撒播爱心的老师。他言传身教,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赏识去激励学生,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 【导入设计一】 (播放课件,配以动情的描述和低沉的背景音乐。) 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看,这就是当时的情景,你们看到了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 [导入设计一] (播放课件,配以动情的描述和低沉的背景音乐.) 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看,这就是当时的情景,你们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黄晓莲 《湖南教育》2003,(21):51-5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浪漫萨克斯演奏曲《回家》,屏幕上出现诸如“明月”、“海峡”、“小桥流水人家”、“匆匆而过的人流”等富有意境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音乐和画面的遐思之中。乐毕。学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师导入:听了这首曲子,真的使我想家,催人回家,如果身处异地他乡,一腔乡愁便油然而生。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常有背井离乡的无奈,离愁别绪也就会常消常涨。因此,“乡愁”这种情结也就成了文学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抒写乡愁的诗。二、增设情境,简介背景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简介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