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图画说明: 这是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刊登的漫画,图中的五头怪兽指巴黎和会上的英、法、美、意、日五国,被怪兽踩在脚下的人指德国。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主要目的在于惩罚和削弱德国,内容有: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德国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等。图画上的五头怪兽将德国踩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121页《苏军撤出德国》插图下的“苏军”改为“俄军”,可能更确切些。1989年东欧剧变的浪潮把德国统一问题提上日程,苏联对于德国统一的态度开始时反对,最后被迫承认现实。在1990年9月12日莫斯科召开的最后一次“2 4”会议上,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共同签署了《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国际条约》。条约中规定:苏联军队将于1994年撤离完毕,在过渡期间,德国东部(即原民主德国领土)只部署不隶属北约组织系统的防御部队,但西方三国的军队可应德国要求继续留驻柏林。从此,苏联驻德军队的撤出有了明确的日程表。然而,苏联…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初进行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公民教育功能作为了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今年两会期间。构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了两会的主题,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公民关键在于公民教育。在此背景下,本丈理清公民教育的内涵。借鉴国外中学历史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密切关系。分析我国高中历史教育中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扩大公民教育的途径,提高公民的素质。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当前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笔者通过探索发现,情境讨论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情境讨论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愉悦、宽松、合作的气氛中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该标准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以学习主题方式来呈现人类文明渐进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讨,研究历史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课程体例的变化不能简单看成是知识组合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学观  相似文献   
6.
黑人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在四百年的黑人奴隶贸易时间里,使非洲丧失了精壮人口不下一亿,同时它也是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行教材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只讲述了黑人奴隶贸易的兴起和对它的评价,对它是如何结束的却只字未提。那么黑人奴隶贸易是怎样被废除的?为什么会被废除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