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何明洁 《软科学》2012,26(8):109-112
将横向实地调查资料和纵向流动史案例结合考量,开拓认同感研究的新途径。将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感分为自我认同、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同三种类型,发现职业认同是沟通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桥梁。若新生代农民工能尽早建立职业发展规划,顺利生成职业认同,则有助于其个体成长,完成社会成人。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认同,使其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不能同步发展,阻碍了他们适应并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敦煌249窟、296窟西王母图像创作于汉魏时期。图像中的西王母在外形整饰、性别气质和角色职能三方面的表现特征反映了汉魏社会对理想女性性别角色的期待:容貌端庄、位阶尊贵、气质庄重,以及对家庭和社会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对女神的性别角色的型塑反映了汉魏现实的社会心理需求,显示出古代阴阳辩证思维的智慧,并且与当时佛教和本土文化的交汇融合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使命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功能。本研究通过对选修社会学公选课的学生开展调查,尝试呈现大学生社会使命感的基本状况,探索修习社会学类课程对于培养、激发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的作用。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关联紧密,重大社会事件、参与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都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社会学类课程作为公选课热门既说明了大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烈愿望,也证明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确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