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政治理论课经过广大教师辛勤努力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研究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今天政治理论课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根源,也是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需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深化对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和认识,必须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提出重建的要求?我们重建的基础在那里?马克思哲学关于存在的思考与传统西方哲学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将会对哲学的发展带来哪些后果?本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代技术的教学改革与批判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尤其数字技术为大学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地平线,使技术力量在教学改革中越来越重要,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教学内容和结构所能起到的作用。技术对“教”与“学”的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也解放了教学活动,为它提供一个广阔公共教育空间的同时,却带来另外一些新型隐蔽的枷锁。数字技术模糊了校内与校外学习界限,也进一步瓦解大学教学存在的根基,从而使大学的教学活动难以守护人类精神家园,更不要期待它成为一个审查世事、批判社会和引领思想的中心,以及培养独立思想和自由人格的地方。因为,大学教学也并不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世界了解的一层含义,其内容还要涉及包括对事物、社会的理解意义这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矛盾机制和途径的新思路,在实践上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原则.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开创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科学与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增强。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焦点是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应是素质教育。这种发展的态势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理念与目标必须及时跟进与调整,以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今时代,素质教育的提倡与重视,已经卓有成效。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需要理想信仰的熏陶、人生价值的养成和道德情操的教化。由此观之,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抗日战场的布局,最流行的说法是认为抗战中存在着由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我们基本上同意这一观点,但认为它对敌后战场的分析比较模糊,不够具体,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事实上,在整个八年抗战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活跃在敌后,也有国民党所属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活动,即敌后实际上存在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与国民党领导的敌后军队。本文就抗战时期敌后国民党军的来龙去脉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科学与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增强。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焦点是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应是素质教育。这种发展的态势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理念与目标必须及时跟进与调整,以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今时代,素质教育的提倡与重视,已经卓有成效。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需要理想信仰的熏陶、人生价值的养成和道德情操的教化。由此观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不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而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培育,是一种智慧、体验,以及提高、丰富人的素质的内涵和境界。但是,面对上述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否做好了准备呢?面对充满朝气、渴望成才的大学生们,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理想信仰、人生价值和道德情操呢?  相似文献   
8.
1995年冬,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东高等教育学会和广州美术学院等单位举办了以“高等学校太需要美育了”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者无不为我国高校普遍缺乏美育的现状感到焦虑。我们认为,美育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精神文化素质有着重大作用。下面,具体谈谈对开展高校美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矛盾机制和途径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矛盾机制和途径的新思路,在实践上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原则。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开创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走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发展必然促成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从而导致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表现为“大众化”趋势。这种以社会最广泛的力量参与来提高高等教育数量和规模、质量和水平、类型和规格的办学理念就是现代“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仅是一个“公平教育”,也是培养本民族整体长远利益具有高度文化价值认同感的价值向心力,从而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本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以及本民族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在社会越来越依赖市场力量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事实上是要解决重新奠定高等教育主导力量宏观调控的正当性基础问题,亦即使高等教育立足于以“大众化”为杠杆的教育民主化的基础之上,驱动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由“精英”向“大众”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