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不同实施模式与方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完全学分制已逐步取代了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  相似文献   
2.
陆西星为明代著名的道士,道教内丹东派的创始人。他生活的时期是晚期内丹学的发端期,内丹学的大量细节问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讨论;许多内丹理论家援引儒释的思想来充实他们的内丹理论,大量儒释思想融入道教。陆西星的三教合一思想,从一个侧面揭示明代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深度融合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观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西方宗教势力的有意渗透,大学生自身的个性也会影响其宗教观的形成。因此,要教育其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宗教信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普及宗教文化知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营造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优化自身的民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选聘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多数高校实施的辅导员选聘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必须创新辅导员选拔机制。在行为事件访谈及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建立新时期辅导员的能力模型,包括服务及管理技能、服务及管理素质、自我发展三大方面,并提出了选聘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总体状况良好,但其现状仍然存在令人堪忧的问题,难以主动适应新的挑战,本文联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加强辅导员工作的建议,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西华大学辅导员职业枯竭的调查,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调查对象与方法:西华大学辅导员108人,采用MBI-GS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辅导员中出现情绪耗竭的比率为9.26%,工作怠慢为7.41%,工作6-10年和11-20年的出现情绪耗竭与工作怠慢的比率大于其他工作年限的;感觉成就感低落的则高达87.96%,其中工作11年以上的辅导员成就感最低,工作5年以下的辅导员工作成就感次之。成就感低落则是按学历层次的提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公平竞争心理,是我国遵循世贸规则和兑现入世承诺的客观要求,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实施“以德治国”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强化法制意识、实现“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是否具有公平竞争心理将成为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标准之一。本主要论述培养大学生公平竞争心理的重要性,公平竞争心理的时代内涵及其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的家庭教育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对西华大学2007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测,就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据此分析,文章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与成长,并提出了实现这种关注的高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校德育教育方法体系的内涵、依据、原则、结构作了初步探讨,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的家庭教育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对某综合性大学2007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测,就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据此分析,文章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与成长,并提出了实现这种关注的高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