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重要产业政策调整的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和地区实际,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推动了一个传统农牧业地区向现代工业大市的历史性转变,使一个生态自然环境恶劣、人少地广的少数民族落后地区,迅速巨变为中国西部的经济强市。鄂尔多斯地区所发生的经  相似文献   
2.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1986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题为《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述论》。这篇文章能够以现在的面目发表出来,其中包含着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编辑同志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而这些,广大读者是不甚了解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社会科学是整个科学结构中的基本成分,社会科学的发展及体系结构,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的重要功能,以及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这对于明确认识,重视和加强社会科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对蒙古政策的调整和新政的实施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对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通过蒙古封建王公实施间接的统治,这样既维护了蒙古封建统治者的传统特权,又实现了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有效控制。蒙古地区是当时清王朝可靠的后方和维持其大一统的重要的稳定因素。鸦片战争以后,整个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蒙古的封建王公贵族虽然仍旧是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统治的支柱,但同时他们也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相勾结,或者成为外国侵略者拉拢和收买的对象。在外来  相似文献   
5.
在鸦片战争前的1830年,天主教法国圣味增爵会就潜入察哈尔西湾子(今河北省崇礼县)设立了教堂,并开始向内蒙古各地扩展势力。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法国忙于在京、津、直隶地区的活动“,蒙古教区”的传教权为比利时神甫所争得,遂于1862年成立了旨在到“蒙古教区”传教的“圣母圣心会”。1865年底“,圣毋圣心会”的首批来华教士一行五人来到西湾子,接替了法国圣味增爵会的教务。1874年“,圣母圣心会”的两名神甫第一次来到鄂尔多斯地区传教,并确定在鄂托克旗南境的城川(今鄂托克前旗城川乡)设立教堂。1882年,经清政府同意,正式在城…  相似文献   
6.
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中原地区经过战争破坏,土地荒芜,人口减少,急需补充劳动力,加之在秦汉统一的形势下,边疆各族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着北方各族,因而,当着东汉政权衰亡,出现了分裂动荡的局面时,边疆各族便乘机纷纷南下入居中原,汇成了民族大迁徒的趋势。这次大规模迁徙的主流是北方蒙古草原东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对宁夏地区的影响陈育宁中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和南亚、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等地,经过陆路交通开始了丝绸贸易和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与大月氏结盟共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度遣使者张骞携金银丝帛出使西...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日本经济区划中“中山间地域”的发展,介绍了为促进“中山间地域”的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管日本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情不同,但是日本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秦汉时期对鄂尔多斯地区的大规模经济开发,始于秦始皇,盛于汉武帝。这一时期的经济开发,不仅使鄂尔多斯地区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而且对这一地区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