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气口罩     
冬天天气寒冷,骑自行车上学要戴上口罩、手套。我在第一次戴口罩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平时戴眼镜,由于口罩遮挡,从口中呼出的气息沿口罩上沿向外飘散,眼镜上就会出现一层层的小水珠,雾蒙蒙的看不清前面的道路。这时,撞上人或被人撞都很危险。  相似文献   
2.
7月15日,文化部外联局召开“北京行动计划:使馆通气会”,通报文化部落实《北京行动计划》的具体情况。24个非洲国家驻华使馆的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3.
7月,风景宜人的十三陵水库边。由英国、比利时和匈牙利及中国动画界组成的专家小组,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对31个国家近500部参与“2006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的动画作品进行审看。主办方负责人说:“本届动漫艺术周收到的作品水准之高、创意之新,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无疑,本届艺术周是我国举办此类活动以来专业水平最高的一届。”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将于今秋9月迎来其第三个华诞。与历史悠久、素有“动画业的奥斯卡”之称的…  相似文献   
4.
为庆祝中国和捷克、匈牙利、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建交60周年,中国文化部于金秋10月在上述三国分别举办“中国文化节”。为期1个月中,中国艺术家为三国观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的视觉盛宴,涵盖舞蹈、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无论剧场演出,还是展览现场,记者无不深切地感受到当地观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5.
由化部支持,中外化交流中心和克罗地亚驻华大使馆主办,《中外化交流》杂志社、中外博艺画廊承办的《克罗地亚世界遗产图片展》于深秋时节在刚刚落成的特色独具的中外博艺画廊开幕了,化部、外交部的官员及各国驻华使馆的使节、外交官、艺术家等各界人士近百位出席了开幕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5届大会干2005年10月17~21日在我国古都西安召开、这是继去年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之后,国际化遗产保护组织又一坎在中国举办的重要会议活动,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大会以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代表、专家与会.共同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伺保护古迹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们发现,北京乐坛上活跃着一支业余合唱团。合唱团里来自各行各业的38位成员每个星期风雨无阻地从城市各个角落聚集在一起排练。这个成立不到3年的合唱团,已经举办了数十场慈善和公益演出,他们不仅用歌声为弥留之际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儿童送去了无私的关爱和生存的力量,同时还给百姓带去精神上、身心上的愉悦。这虽不是一个专业表演团体,但其训练有素的团员用天籁般的歌声征服了众多观众,先后赢得多个国际比赛大奖。从“非典”慰问演出的现场,到“中国人唱外国歌”电视大赛的舞台,合唱团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合唱艺术的魅力与激情,使生活在都市…  相似文献   
8.
风林 《集邮博览》2014,(1):82-83
香港邮政日前公布了2014年新邮发行计划及大部分邮票图稿,计划发行11套邮票,题材新颖独特,方寸间展现了香港的精彩生活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庆祝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展期长达半年多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于10月21日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中法互办文化年以来在法国举行的最大规模中国文物展。该展通过一系列精美绝伦的展品,包括玉器、青铜器、陶器等,向法国观众展示了2000多年前一个统一、开放、自信、多元的中国汉代社会全貌。为何选择这一展览主题?策展有哪些亮点?展品有何特点?如何通过配套手段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汉代历史和文化?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该展承办单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社会物欲横流、缺乏精神,民族自己的文化在丢失,社会出现巨大真空找不到支撑力,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自己的遗产和精神传承。”72岁的作家冯骥才,做了32年全国政协委员。近十年来,他每年的提案几乎都与“抢救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有关。2014年两会期间,冯骥才就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化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发言,其精辟的分析、尖锐的批评、务实的建议,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