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体育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了探讨血流限制训练的历史脉络、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争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梳理血流限制训练的历史脉络,进一步分析、验证其对人体健康体适能的效果以及对其存在的争议进行剖析归因。结果与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成为传统高强度力量训练的可行替代方式,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负荷强度≤40%1RM的血流限制训练对肌肉适能具有正向效益,在特定条件下可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及横截面积;血流限制训练可通过增加机体VO2max、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循环、提高心脏代谢能力达到促进心肺耐力的目的;此外,血流限制训练结合小负荷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人体身体成分、显著降低体脂肪量增加幅度。提示:加压压力取值与训练的安全性是紧密相连的,对不同人群的合理加压压力取值是需要进一步监控和评估的。  相似文献   
2.
在体质健康视域下梳理柔韧素质相关的实证研究证据,从健康效益、锻炼方式等角度重新审视柔韧素质的测评意义和锻炼价值,为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的修订和完善及运动处方(方案)的优化提供证据支撑。认为:柔韧素质在全因死亡率、跌倒风险、日常生活能力、心血管机能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效益,与运动损伤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专门性拉伸练习的效用大部分被抗阻练习所覆盖。建议:不应过分强调柔韧素质在体质健康中的重要性,应重新审视坐位体前屈在各年龄群体体质监测中的测试价值和评价标准;在体育锻炼的指导和实践中可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减少旨在提高柔韧素质的专门性拉伸练习,提高体育锻炼的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