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苏州老城区居民健身活动场所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对苏州老城区居民健身活动场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苏州老城区社区体育环境设施已成为影响居民健身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极不相称。针对苏州老城区的特点提出,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结合古城区改造,规划好居民体育活动场所;加强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引导居民健身锻炼消费;经营性体育场所转变思路,将服务重点转向中老年群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证明 ,无论从社会对学生身心素质的要求 ,还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的养成角度出发 ,竞技运动仍是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教学内容 ,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 ;竞技运动与“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不矛盾 ,它对健身和育人有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苏州发展体育旅游策略进行研究。提出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以苏州为代表的传统旅游城市,应充分利用优美的山水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便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苏州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可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统筹旅游、大众健身与名城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各方效益,达到体育产业、群众体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建设发展共享共赢,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方法,探讨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培养方案等与体育教师培养相关的内容。指出主要存在问题:各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与社会需求产生结构性矛盾;生源质量专业性不强,培养过程没有突出运动专项;课程设置中学科与术科比例不合理;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点不突出等。提出:准确把握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招生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心理因素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对竞赛水平的发挥和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消除和克服体育运动中的种种心理障碍,形成适宜的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都具有重要意义。“怕栏”是初学跨栏者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由于害怕栏架,不敢跨越,练习者在跨栏时就只注意了自我保护,而忽视了技术动作,其结果势必造成动作的错误,甚至出现伤害,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训练。因此,探索“怕栏”心理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择体院普修课跨栏教学中出现的“怕栏”现象作研究,供参考。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自主”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基于“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这“三自主”的理念,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与之不相适应的几个突出矛盾,结合自身实践和兄弟院校经验,提出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形态、素质、机能8项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得出大学生素质、机能呈抛物线变化规律,即入学初和四年末水平最低,二年级时水平最高。从而对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核等诸因素进行反思。高校应改变传统的以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模式,探索利于素质和技术同步增长的教法手段,加强对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教育,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选项课资源开发与考评体系构建的创新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体育选项课已成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形式。而选项课场地设施硬件条件紧缺是课程建设遇到的首要难题;选项课考评又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要求,结合近几年教学改革实践,对开发选项课资源和构建选项课考评体系的实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高考成绩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理统计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等方法,对3组不同高考成绩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考分学生组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差异.考分中等的男生和考分较高的女生身体素质比较好,其个性心理特征为较自信、情绪稳定.考分较差的学生组其身体素质也较差,具有自信心差、情绪不稳定特征者较多.提示社会、学校和家庭在青少年成长中,应注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优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以科学和实践具体说明,如何通过体育培养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