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美玲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24+45-24,4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中国女子冰壶队投壶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战术水平高低是关键因素;心理素质是另一主要因素;魔鬼赛程是影响投壶成功率的另一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泳壶队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所处位置、发展历程以及在2010年世锦赛上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战术创新是冰壶发展的原动力;增强心理耐受力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13年女子冰壶世锦赛的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冰壶队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竞赛心理不成熟,后备人才严重匮乏等因素,是致使技战术水平下降和成绩下滑的主要因素。认为科学、系统的训练是掌握技战术的基础,加强冰壶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提高竞技运动成绩的有力保障。建议政府加大投资,提高专业冰壶运动人才水平和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了解冰壶最新动态,进行科学训练;增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竞赛心理承受力,为我国冰壶运动员发挥良好的技、战术风格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中国女子冰壶队冲击2014年索契冬奥会,对中国女子冰壶队参加2012年世锦赛失误、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及潜在障碍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新老交替,频繁调整阵容,缺乏系统训练及健全联赛,后备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导致中国女子冰壶队比赛成绩大幅滑坡,并提出中国女子冰壶队的技战术水平仍处于世界前列,国家的大力支持使中国女子冰壶队冲击冬奥会得到有力保障,只要中国女子冰壶队重视并解决好现有问题,冲击2014年索契冬奥会仍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历程铸就了中华民族相对完备的道德体系和丰富的道德内涵。中国传统美德,对内主要包含继承个人美德、家庭美德、社会美德和国家民族美德,然而在对外传播时面临不适应社会发展等困境。基于其历史意蕴、价值内涵、现实冲突、发展潜力4大契机,中国传统美德的现代转化主要通过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合理吸收,科学使用;古今结合、持续创新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省苏北农村28所中小学的学校体育开设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苏北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地位较低;体育教师学历偏低,综合素质较弱;场地器材过于陈旧和不合规格;体育课开课状况较乱,内容不明确;课外活动盲目性为主要因素。应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力度,对课外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洪美玲 《体育世界》2010,(10):76-7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两年中、日、韩三国在冰壶比赛中的表现以及三个国家在对冰壶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政府的管理体制决定着冰壶运动员快速提高成绩或普及程度的差异;对冰壶竞技后备人才的选拔面的宽泛度上存在着差异:训练体制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和运动寿命等等。  相似文献   
8.
对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性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比较,探讨了在体育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相互交融和互补是大势所趋,也是促进文化变迁和演进的不竭源泉与动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wiata)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并分析了目前的饲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污染生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3年8月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罗牛山养猪场排污水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污染主要来源;对保护区内不同时期不同水域水样水污染生物学检测表明,罗牛河水体污染严重,而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污染后恢复的能力,因而影响相对较小;同时针对红树林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