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荣泽 《中华武术》2004,(10):48-48
从1979年开始,国家组织推手、散打比赛,至今已二十多年。散打逐渐走上正轨,推手对抗今年被取消。  相似文献   
2.
很多读者、练者经常问起这样一个问题: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怎么操作?我总是习惯性地反问:你是怎么做的?答:让劲一节一节依次通过,节节推进。问:从哪一节开始?止于哪一节?这一问的答案就很不一致了,五花八门,大部分说劲起于足,止于何处说不上,经哪一节说不上。再问:你真的有节节推进的感觉吗?比画了几下后,总找不到节节推进的感觉。我叫这些人完成一个过程:两手抱头蹲下,然后站起来。边做边体会:踝、膝、胯三节,哪一节先动?他们反复做了几次,有快做有慢做有很慢做的,答案是相同的:三节不分先后同时动。再让完成一个过程:面墙弓步而立,双手握拳,拳面紧贴墙面,骤然发力,反复做。边做边体会:颈、脊、腰、胯、膝、踝、肩、肘、腕此九节,哪一节先动?答案也是相同的:九节不分先后同时动。至此,他们对于“节节依次、节节推进”早一脑子的疑惑.个个一腧的萍然。  相似文献   
3.
4.
在传承太极拳的过程中,随着太极拳普及度的提高,随着信息交流的便捷,随着各种拳术之间取长补短,太极拳术与其他拳术一样,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在逐渐增多。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人,对如何练太极拳有了更多的探讨。其中,有更加具体化的,有所创新的,不可否认,同时肯定也有偏离,无意地人为设障,使原本简单直白的道理变得复杂化的。问题的要害是,我们很难界定谁是谁非。发现问题总得解决,如果界定困难,那么只有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练太极拳又叫盘架子,这有许多古人的经验之谈,如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禹襄《太极拳论》《十三势歌诀》《十三势行功心解》等等。今人对古人的经验之谈因文字理解有误,难免出现偏差,这常令初学者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就我三十多年的习练经验,尝试对几个较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折叠两字最早在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心解》中出现:“往复须有折叠(迭),进退须有转换。”武禹襄未对此作解。  相似文献   
7.
从七个方面简述了叶企孙先生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这些实践,体现了叶企孙先生的教学方法和办学思想,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他取得的巨大成绩,无人企及,他的教育实践和思想,值得我们用心探讨和体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盘架子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内劲,劲由法生,如何理解这个“法”字呢?人们在盘架子时,对“法”字的操作大体上有四种情况:一是对每个动作的攻防想象;二是细分每一势的力点,如某式是“意在掌根,力点在掌根”,某式是“意在前臂,力点在前臂”;三是演练出某式的劲别,如突出拥劲或按劲;  相似文献   
9.
10.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八个字是太极拳法和某些内功拳法所特有,他种绝大多数运动、日常行卧起坐、劳作及绝大多数外功拳都不具有这个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